【解析】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力量比较集中,学科门类比较齐全,学术思想活跃,信息来源丰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在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6.ABCD
【解析】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表现在:(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人才规格和教育结构。(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
7.A
【解析】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1)教育对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是一种扩大的再生产。教育使原来少数人掌握的知识为更多的人所掌握。(2)教育对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是一种高效率的再生产。与知识的初生产相比较,知识再生产的时间大大缩短。
8.E
【解析】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
(3)学校教育能有效的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9.AE
【解析】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人性就是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端,这是人的品性发展的根源。格塞尔认为人的发展,特别是早期,对内部成熟的依赖程度大大高于外部学习和影响。
10.C
【解析】这是l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对教育方针的表述,也是对教育目的的规定。
11.B
【解析】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是: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12.ABCE
【解析】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四个方面的要求:(1)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依法执教,严谨治教;爱岗敬业,廉洁从教。(2)热爱学生。(3)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4)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13.ABCD
【解析】教师个人为实现专业化应做的主观努力:(1)善于学习。(2)恒于研究。(3)勤于反思。(4)勇于实践。
14.BCD
【解析】学生的受教育权包括受完法定年限教育权、学习权和公正评价权。
15.ABCDE
【解析】课程计划由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构成。16.ACDE
【解析】课程评价的模式主要有泰勒为代表的目标模式、斯克里文为代表的目的游离模式、CIPP模式、CSE模式。
17.D
【解析】我国2001年开始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课程标准”取代原来使用的教学大纲概念。
18.B
【解析】苏联凯洛夫提出课的类型和结构理论,使班级授课制形成了一个完整体系。
19.ABCD
【解析】战国后期《学记》是我国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提出教学相长、启发诱导、循序渐进、长善救失、藏息相辅,“预”、“时”、“孙”“摩”等思想。
20.ABCDE
【解析】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1)目标准确;(2)内容正确;(3)方法得当;(4)组织有效;(5)体验积极。
21.AE
【解析】古罗马的昆体良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他的《雄辩
术原理》又称《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
22.C
【解析】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是学生品德赖以形成的内部因素,也是学生品德发展程度的一个主要标志。要遵循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规律,从实际出发,因势利导,有计划地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能力,以形成和发展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自我教育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反过来会帮助学生更加积极地吸收外在的教育因素,促进自身的品德发展。
23.C
【解析】道德品德的发展会经过顺从阶段、同化阶段、内化阶段分别对着的道德水平是依从性水平、认同性水平和信奉性水平。顺从水平,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和不稳定性。
24.BCD
【解析】最常见的问题是家长对孩子期望太高、过于溺爱或限制过多、凡事包办、唯智力的片面教育。
25.D
【解析】人本思想要求教育领域要以学生及其发展为本,班级管理也以学生为核心建立管理机制。
26.A
【解析】班主任在自然状态下,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组织劳动,能比较自然地了解到学生思想行为的倾向性、能力、兴趣及习惯特征,例如:在上课时观察学生上课的情绪、注意力、回答问题的情况,完成课堂作业的情况,从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质量,语言表达能力、意志品质以及对各门课的兴趣等。
27.BD
【解析】根据调查的目的可以分为常规调查和比较调查;根据调查对象的选择范围可以分为全面调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
28.BC
【解析】调查法主要局限在于调查的结果往往难以证明某种教育现象的因果关系,而且同一时间收集到的各种事实数据,有时难以分辨发生时间的先后。
29.C
【解析】教育体制是教育制度的一部分,它是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的总和。
30.B
【解析】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论述了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班级授课制的理论基础。
二、填空题
1.开设私学
2.绅士教育
3.终身教育
4.人将自己也当成自我认识和实践的客体
5.继承性
6.物质基础
7.华勒
8.人才素质结构
9.杜威
l0.设计者
11.开设顺序和时间比例关系
l2.测验法
13.疏导原则
14.操行评定
15.个案研究法或个案法
三、判断说明题
1.答:错误。人类的教育与所谓的动物的教育活动根本区别在人类教育活动具有社会性。
2.答:正确。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有制约作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内容。政治经济制度通过上面四个方面作用,直接决定了教育性质和发展方向。但教育性质和发展方向间接和最终决定因素是生产力发展水平。
3.答:错误。
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生物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但遗传素质不能决定人的身心发展,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4.答:错误。
学生学习的特殊性体现在:(1)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3)学生所参加的是一种规范化的学习。
5.答:正确。
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学生的品德形成过程就是知情意行交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过程。
四、简答题
1.答:(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与提供的可能;(2分)(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2分)(3)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能力基础。(1分)
2.答:充分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的基本要求是:
(1)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即三备。(3分)
(2)写好三种计划:学期(学年)教学进度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即教案。(2分)
3.答:(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2分)
(2)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保证。(2分)(3)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主要途径。(1分)
4.答:(1)确立明确的奋斗目标。(1分)
(2)培养积极分子,形成班集体核心。(1分)(3)形成良好班风。(1分)
(4)健全班级规章制度。(0.5分)(5)加强班级常规管理。(0.5分)(6)加强非正式群体教育。(0.5分)(7)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0.5分)
五、论述题
1.答:全面发展的教育由德育、智育、美育、体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构成。(2分)
“五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各育都有自己特定的内涵、任务、内容和方法。
(1)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1分)
(2)智育是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的教育。(1分)
(3)体育是使学生掌握健康和运动的知识,形成运动技能和卫生习惯,发展他们的体力和运动能力,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的教育。(1分)
(4)美育是使学生掌握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1分)
(5)劳动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形成劳动习惯,并使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生产技术知识和劳动技能的教育。(1分)
“五育”的联系表现在,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灵魂与统帅作用。德育的根本任务在于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的政治立场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它为人的发展提供方向。(2分)
(2)智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前提和支持作用。智育的根本任务在于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它为人的发展提供知识基础和智力支持。(1分)
(3)体育在全面教育中起着基础作用。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体质,发展运动技能。体育可以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体质和充沛的精力,也可以使学生形成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品德,还可以塑造健美体态和美好心灵。体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途径。(1分)
(4)美育在全面发展中起着动力作用。美育的根本任务在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形成学生的审美观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美育使学生在求真、向善、至美的过程中达到身心的和谐发展。(2分)
(5)劳动技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使学生形成劳动情感、态度和习惯,掌握基本生产技术和技能。劳动技术教育实质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实践能力,它是实现个体与社会协调统一、和谐发展的纽带和桥梁。(2分)
2.答:(1)善于学习。作为教师通过学习可以了解教育教学的要求,掌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明确教师自身的角色和定位。(4分)
(2)恒于研究。通过科研,我们可以发现规律,根据规律进行工作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效能。(4分)
(3)勤于反思。反思是人类个体或群体以自身为对象,以寻求更好的发展为目的而进行的积极的和仔细的审视与思考的活动。通过反思,既可以总结经验、坚定信念,也可以发现问题、完善自己。不仅要反思自己的言语、行动,而且要反思自己的经验和思想。(4分)(4)勇于实践。实践过程中,首先要有实践意识和勇气,及时捕捉机会,将自己新颖的想法转化为实践的行动;其次要讲实践的方法,对新想法进行可行性论证,确定行动方案,然后进行实践。(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