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所有在校学生
B.学龄儿童
C.所有的学习者
D.知识经验不足的人
26.正确地理解儿童的发展应该是( )。
A.儿童的生长变化过程
B.儿童生理成熟度变化
C.儿童在身心两方面的量变和质变
D.儿童心理成熟度的变化
27.人类个体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其中身体和心理的发展都遵循着( )的规律。
A.由中间到四周发展
B.从躯干到四肢
C.从动作到语言
D.从动作到思维
28.儿童到( )岁左右时已基本会说本民族语言。
A.1.5
B.2
C.2.5
D.3
29.( )教育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最基本的思想就是要“把儿童当儿童看”。
A.夸美纽斯
B.卢梭
C.洛克
D.裴斯泰洛齐
30.被世人誉为“幼儿教育之父”的教育家是( )。
A.福禄贝尔
B.蒙台梭利
C.裴斯泰洛齐
D.洛克
二、简答题(共5道题,每题5分,共25分)
1.简述1~6个月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2.如何科学地组织复习?
3.简述学前儿童判断发展的趋势。
4.简述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5.简述精神环境对学前儿童产生的影响。
三、论述题(共2道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试举例说明教师如何根据幼儿注意稳定性的规律来组织教学?
2.论述如何使游戏成为幼儿园的主要活动。
四、材料分析题(共2道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小王是一位教学上有追求的年轻教师,在学了有关学习迁移的知识后,决定在教学中进行尝试,可一时又不知从何处入手。
请考生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出发,给小王老师提些有益的建议。
2.春天悄然而至,为让幼儿感受春天赋予我们生活的诗情画意,我(老师)教幼儿学习诗歌《春天的颜色》。在第一次语言活动中,为了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理解诗歌大意,我特别画了几幅有关眷天美景的图画。但无论我怎么解释,孩子就是记不住诗句,也不明白春天怎么会有颜色。
带着孩子们的疑惑,我组织了一次外出寻找春天的活动。我们来到了公园,让孩子们置身美丽的大自然中。在这里,孩子们发现了嫩绿的小草,粉红的桃花,淡紫色的丁香,淡黄的迎春花。在这一情景中,孩子们理解了“春天的颜色”这一抽象的语言和它丰富的内涵。
第二次语言活动,我抛开原来的歌词,让幼儿自己创编《春天的颜色》,看过了姹紫嫣红的春天美景,孩子们的语言生动、形象起来。他们共同创编了如下诗句:
“春天是什么颜色的?迎春花吹着小喇叭告诉我们,春天是黄色的。”
“桃花穿着粉红色的新衣,笑眯眯地告诉我们:春天是粉红色的。”
“梨树开满了雪白的花朵,得意地告诉我们:春天是白色的。”
“丁香花散发着清香,高兴地说:春天是紫色的。”
“小草伸直了腰,柳树摇着新芽一起告诉我们:春天是绿色的。”
“春天是什么颜色的?小朋友们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告诉我们:啊!春天是五彩缤纷的。”
请具体说明该老师如何体现幼儿在活动中主动学习这一原则?
五、活动设计题(共1道题,共30分)
1.对小班幼儿来说,“家”是他们最熟悉、最喜欢的话题,爱家爱父母也是“爱心教育”的基础。为此,请设计一个“我爱我家”的活动方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思维是机械记忆向意义记忆转变的主要原因。
2.B【解析】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前运算阶段指2~7岁的阶段。
3.D【解析】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是判断,判断与判断之间的联系是推理。
4.C【解析】出现喃喃语声的阶段是4~8个月。
5.B【解析】幼儿发音的错误大多发生在辅音。
6.C【解析】4~5岁是词汇增长的活跃期,实词增长最快。
7.A【解析】加拿大心理学家布里奇斯认为,初生婴儿只有皱眉和哭的反应,是未分化的一般性激动。约在3个月时,婴儿的情绪分化为一般性的消极反应和一般性的积极反应,即痛苦和快乐。
8.C【解析】3.5~4个月左右,婴儿出现有差别的微笑。
9.B【解析】略。
10.B【解析】4~5岁是幼儿坚持性发展的关键年龄。
11.D【解析】个性的调节系统以自我意识为核心。
12.A【解析】5~6岁儿童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13.A【解析】真正意义上的同伴交往行为,一般认为是从出生后的第6个月开始的。
14.D【解析】从3、4岁起,儿童获得性别角色,对不同性别有较固定的看法。因此,5岁儿童可能的看法是D项。
15.A【解析】气质类型差异的稳定性证明,遗传因素是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16.A【解析】我国在1990~1994年期间,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国家教委合作进行了“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该研究指出“幼小衔接教育的实质问题是主体的适应性问题”。
17.B【解析】教师在与家长谈话时切忌使用专业术语,要采用家长听得懂的日常普通语言与家长交谈。
18.A【解析】托儿所、幼儿园的开放日制度是目前我国家园合作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家访是进行家长工作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方式;电话联系是家园联系中最快捷也是最灵活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