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儿婷婷今年3岁,是个很漂亮的小女孩。妈妈教会她5+3=8之后,问她3+5等于多少,她居然说自己不知道!妈妈摇摇头,觉得自己的孩子怎么会这么笨呢?
请问:这一案例揭示了儿童的什么问题?请加以分析原因。其主要发展趋势是什么?
2.晚饭后,小朋友都到活动区玩玩具,等待家长的到来。只有媛媛小朋友躲在厕所里哭着不肯出来。我(老师)走过去,轻声问她:“你怎么了,可以告诉我吗”?她说:“刚才上厕所时,我的裤带几太紧,脱不下来,所以……”听了孩子的一番话,我向她笑了笑,说:“没关系,别的小朋友不知道,老师替你保密,咱们不跟别人说。”她听我这么一说,马上点了点头。为让她放心,我还跟她拉勾儿,发誓保密。
我把她带到寝室,帮她把裤子换下来,盖上被子,等她家长来接她。我看她表情很不自然,便问她:“你在家帮妈妈干活儿吗?”她马上兴奋地说:“我有时帮妈妈干活儿,妈妈夸我是好孩子。”我说:“老师也觉得你很能干,是个好孩子。不小心尿一次裤子算不了什么,以后有尿要早点尿,不要穿裤带太紧的裤子,万一解不开裤带要及时告诉老师,告诉你一个小秘密,老师小时候也尿过床呢,每个大人小时候都尿过床,也都尿过裤子!”她听了先是一脸的惊讶,随后露出了轻松的笑客,笑得那么真诚。
以上案侧中老师的做法体现了幼儿德育过程的爱、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请结合案例具体说明老师的言行如何体现了这一原则?
五、活动设计题(共1道题,共30分)
1.请为幼儿园托(小)班设计一份“我爱幼儿园”的活动方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从出生到进入小学(0~6岁)之前是广义的学前时期。
2.B【解析】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是观察法。
3.B【解析】儿童1岁到3岁的时期叫先学前期。
4.C【解析】幼儿期是个性形成的最初阶段。
5.B【解析】题干是转折期的定义。
6.B【解析】实际上,小于两个月的婴儿更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在对比度高的人脸边缘,而很少注意那些更能表明他们将人脸视为整体的有意义图形的内部特征(如鼻子、嘴唇)。
7.A【解析】最近发展区是儿童心理发展潜能的主要标志,也是儿童可以接受教育程度的重要标志。
8.A【解析】0~1岁是儿童心理发展最迅速、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阶段。
9.C【解析】眼手协调动作出现在6个月左右。
10.A【解析】儿童最早能辨别的图形是圆形。
11.B【解析】新生儿出生不久就出现对刺激物的习惯化,这就是原始的记忆因素。
12.D【解析】语词记忆大致出现在i岁左右。
13.C【解析】被动使用记忆策略的阶段大致出现在5~7岁左右,是儿童记忆策略使用的转折期。
14.C【解析】有意想象在幼儿期开始萌芽,无意想象(又称不随意想象)是幼儿想象的典型形式。
15.B【解析】想象发展的初级阶段是2~3岁。
16.A【解析】以保为主,保教并重是托儿所教育的特殊教育对象所决定的,也是托儿所集体教养的核心。
17.C【解析】略。
18.D【解析】中期目标即幼儿园小、中、大等各年龄班的教育目标。即在总的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指导下,对不同年龄班的幼儿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如同样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小班和大班的具体目标就不一样,小班要培养幼儿愉快地进餐,正确地使用小勺,饭后擦嘴;而大班则要求培养幼儿进餐,饭后收拾干净等。
19.B【解析】陈鹤琴认为:爱玩游戏是儿童天生的倾向,游戏是儿童的第二生命。
20.D【解析】1岁半以后的儿童可提供操作游戏材料(如积木、套盒、拼图等),手工绘画材料(大画纸、彩色笔、旧画报等),沙、水等游戏材料(小铲、木桶、漂浮玩具等),发展儿童智力的塑料插片,拼图积木,配对画片,几何形体盒等。
21.C【解析】从1996年起,我国幼儿园教师实行了聘任制,对有幼儿教师资格的人员进行招聘,择优录用。
22.C【解析】家访是教师上门了解儿童与家庭的情况,直接、近距离和家长、儿童进行沟通,而且在家庭这样的氛围下,容易让相互之间产生家的亲切感和熟悉感。
23.C【解析】家长对于托儿所、幼儿园的心态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①第一阶段——希求期(孩子初入园所):对孩子的不适应状态感到忧虑;担心孩子跟不上群体的发展水平;希望孩子能顺利度过这个转折期。②第二阶段——忽略期:比较关心教师对儿童的评价,关注儿童在园所的表现,而较少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③第三阶段——需求期:对幼儿教育的关注程度呈上升趋势,有接受教育指导的强烈愿望。
24.A【解析】流动幼儿园创建于内蒙古锡林浩特的草原牧区。该地区地广人稀(平均每18平方千米只有1人)且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全年无霜期短(只有90~120天),因此推进学前教育不宜采用幼儿园、学前班、幼儿班等形式。
25.D【解析】社区教育的真正发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美国。当时,300万美国退役军人进入新建的社区学习,军人家属参加工作人数增多,儿童的看护问题出现,社区教育逐渐兴起。
26.A【解析】卢梭的著作以《爱弥儿》最为著名,在该书中他明确地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包括:人的发展和教育分为四个阶段,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自然发展规律,自然的教育原则和教育方法。
27.D【解析】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性活动,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本质特征是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性活动,是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
28.A【解析】游戏是学前儿童生活中的基本活动,学前儿童的游戏是自发的、自愿的、自由自在的、愉快的、充满幻想和创造的。
29.A【解析】蒙台梭利认为要建立一种合乎科学的教育,其基本原则是使儿童获得自由,使儿童的天性得以自然地表现,因此,教育的基本原则就是要给儿童创设一个自由的环境。
30.B【解析】1996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规定:幼儿园是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
二、简答题
1.3~6岁的儿童,口头言语迅速发展,生活经验不断丰富,记忆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主要表现出如下特点:
(1)无意记忆为主,有意记忆正在发展。无意记忆是指没有自觉记忆目的和任务,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记忆。有意记忆是指按一定的目的和任务,需要采取积极思维活动的记忆。儿童的有意记忆较差。
(2)形象记忆为主,词语逻辑记忆正在发展。形象记忆又可分为运动记忆、情绪记忆和狭义的形象记忆三类。
(3)意义记忆效果优于机械记忆。机械记忆是在不了解材料意义的情况下,只根据材料的表现形式,采用简单重复的方法进行的一种记忆,即所谓的“死记硬背”。意义记忆是根据材料的意义和逻辑关系,运用有关经验进行的一种识记。由于儿童的知识经验比较贫乏,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差,记忆带有很大的直观形象性,因而他们往往只能记住一些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因此机械记忆表现突出。在正确教育的影响下,儿童的意义记忆开始发展起来。4岁以后,儿童的生活内容更加丰富,对事物的理解能力也有一定提高,且言语能力也有很大提高。
2.影响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发展的因素有:
(1)父母的惩罚。研究发现,攻击型男孩的父母对他们惩罚的多,而且即使他们行为正确也施以经常的惩罚。惩罚对攻击型和非攻击型的儿童能产生不同的影响。
(2)榜样。电视上的攻击性榜样能增加儿童的攻击行为。过多的电视暴力还能影响儿童的态度,使他们将暴力看做是一种解决人际冲突的可接受的和有效的途径。
(3)强化。在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时,父母不加制止或听之任之,就等于强化了孩子的侵犯行为。同伴之间也能学会攻击性行为,如果一个孩子成功地引用了攻击策略来控制同伴,可以加强他以后的攻击性。
(4)挫折。攻击性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挫折。挫折是人在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自己实现目的和满足需要时的情绪状态。如孩子在犯错误时,成人对周围人说“不理他”、使孩子丢脸、戏弄他、经常对他大声嚷嚷等。一个受挫折的孩子很可能比一个心满意足的孩子更具攻击性。
3.学前儿童具体形象思维是运用已有的直观形象解决问题的思维,其特点是具体性、形象性,思维的内容是具体的,依靠形象来思维。
4.我国幼儿园小班幼儿年龄一般为3~4周岁,就总体而言,小班幼儿在身心发展上具有以下特点:
(1)动作迅速发展;(2)幼儿对教师有很强烈的依恋感情,并向往得到教师的赞赏和认可;(3)处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4)行动容易受情绪支配;(5)喜欢模仿,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6)开始关注同伴,社会性得到初步发展;(7)语言发展快,爱说话;(8)感知觉发展迅速,观察力有待发展。
5.(1)心理素质:①合作精神;②意志坚强,耐心细致;③良好的自我认知能力和形象。
(2)专业素质:①爱心,由于保育员的日常工作更多的是对幼儿生活的管理,因此要求保育员要用慈母一样的爱心来照顾孩子;②丰富的知识;③教育意识和教育能力;④熟练的操作技能;⑤处理意外事故和急救处理的能力。
三、论述题
1.幼儿口语培养中应注意的问题有:
(1)激发儿童言语交往的需要。儿童本身言语交往的需要,对其言语发展非常重要。为儿童创造言语交往的条件包括以下方面:亲子之间的言语交往,同伴之间的言语交往,师生间的言语交往。
(2)讲究教法。儿童学习语言的两条途径:一是模仿,二是强化。模仿有即时模仿和延迟模仿两种,要在语音、语法、词汇方面提供正确的榜样;强化有正强化和负强化两种,强化原则多用于指导孩子学习说话、练习说话和纠正不良的说话习惯。
(3)鼓励言语创造性。儿童学习、使用语言中的创造性不可低估。在言语活动中,把主动性和积极性、模仿和创造性相结合,根据儿童自己的经验去创造。
(4)培养“前读写”兴趣。幼儿期在书面语言方面处于准备期。在为读写做准备中,应以培养前读写兴趣为重点,对读写要求不要过于严格,多鼓励儿童,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肯定他们的学习态度和成绩。
2.游戏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认知、社会性、情感和身体等各方面的发展,对幼儿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游戏对幼儿认知发展的作用
①游戏可以丰富并巩固幼儿的知识。幼儿在游戏中对游戏材料的摆弄、操作,有利于丰富、巩固对有关物体性质及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幼儿与游戏伙伴共同游戏的过程中,有利于获得并加深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同时,由于游戏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游戏内容本身就携带有丰富的信息,幼儿在游戏中理解游戏内容的过程,就是丰富、巩固知识的过程。
②游戏能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由于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性活动,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总是处于积极状态之中,他们积极地去感知、观察游戏用的玩具和游戏同伴,去记忆游戏中的角色(角色的名字、动作、语言、表情等)、游戏的内容、游戏的情节,在此过程中,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不管情节的发展是幼儿事先计划好的,还是临时想出的,幼儿的思维都处在积极、活跃的状态。
③游戏有利于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游戏使得幼儿彼此之间交往的机会增多,而且有了表达自己思想和倾听他人谈话的需要。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之间需要合作与交往,需要用语言来交流思想,商讨办法。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之中,幼儿的语言逐渐得到了发展。
(2)游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作用
①幼儿在游戏中既有现实伙伴之间的交往,也有角色间的交往,幼儿在这些交往过程中,得以发展社会性。幼儿在分工与合作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与人相处的技巧、如何尊重他人等。
②游戏有助于幼儿掌握各种社会准则。幼儿在游戏中要遵守各种潜规则,学会如何制定规则,甚至他们会根据他们自己的理解修改规则,这使得幼儿对规则有了逐步的了解和认识,有利于幼儿理解、适应各种社会生活。
③游戏有助于幼儿从他人角度去理解、思考问题,从而有助于消除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有利于幼儿认识他人、认识集体,把自己融于集体中。
(3)幼儿游戏对幼儿情感发展的作用
①幼儿在游戏中总是伴随着愉悦的情绪体验,在这种没有压力、轻松安全的情绪下活动,容易获得成功,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②幼儿在游戏中常常需要同伴之间的互助、合作,才能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这种游戏的共同体验也有利于培养幼儿关心、同情他人的情感。
(4)游戏对幼儿身体发展的作用
①幼儿游戏可以保障幼儿身体的生长发育,促进身体的发展。游戏使幼儿身体的各种器官得到活动,有的是运动量大的,有的是运动量小的;有的是全身活动,有的是局部运动;有的锻炼大肌肉,有的锻炼小肌肉。这些游戏促进幼儿骨骼肌肉的成熟,锻炼幼儿的运动技能和技巧。还有利于幼儿内脏和神经系统的发育。
②游戏的愉快体验对幼儿身体健康发展也是有重要作用的。
四、材料分析题
1.【答案要点】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3岁儿童的思维发展尚处于前运算阶段,其思维具有不可逆性。这个案例揭示的正是儿童思维不可逆性的特点。
儿童思维的主要发展趋势是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儿童的思维灵活性增强,开始从单维集中向两维集中过渡,形成“守恒”概念,思维的可逆性开始形成和发展。
2.爱、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把对学生严格的要求与爱护、尊重、理解、信任结合起来。这条原则体现了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精神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存在的缺点错误,既要严肃批评,也要热忱帮助,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杜绝冷嘲热讽、揶揄挖苦等伤害学生感情的做法。
案例中的老师在幼儿尿裤子之后,既没有责备她,也没有置之不理,而是稳定了幼儿焦急的情绪,帮助幼儿换掉裤子,同时又真诚地与幼儿交流小时候的经验,反映了对幼儿的爱与尊重,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幼儿以后要注意避免该问题再次出现,表现了对幼儿的严格要求。这位教师用实际行动体现了爰、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德育原则。
五、活动设计题
1.【参考案例】
活动内容:我爱幼儿园。
活动目标:培养幼儿爱幼儿园、爱老师的情感和适应集体生活的能力。
活动准备:
(1)诗歌《幼儿园像我家》的录音带。
(2)预先定好参观路线,联系好参观部门。
活动过程:
(1)以诗歌引出主题。幼儿听诗歌录音带,引导幼儿说说诗歌里说了什么。
(2)观察和讨论。让全班幼儿讨论幼儿园哪些地方像家,并且通过观察比一比,幼儿园的哪些地方与家里不一样,鼓励幼儿自由发言。
(3)寻找及参观活动。带领幼儿找一找幼儿园做饭的地方在哪里,睡觉的地方在哪里,跳舞的地方在哪里,做游戏的地方在哪里,等等。
活动延伸:请幼儿回家为爸爸妈妈讲一讲幼儿园里的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