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过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学习,你可望获得哪些收获?
2.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有哪些?
3.幼儿无意想象发展有何特点?
4.简述游戏的特点。
5.简述活动性原则的实施要点。
三、论述题(共2道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情绪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2.请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处理好中班幼儿的同伴关系。
四、材料分析题(共2道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兰兰是个幼儿园中班的孩子,一次,她拿起纸和笔画画,画之前她自言自语地说:“我想画小猫咪。”先画了猫头、猫耳朵,再画猫眼。然后画了条线,说这是草地,在上面画了绿草小花,接着又画了只兔子,边画边说:“哎呀,不像不像,像什么呀,像小托车。”这时,她又忽然想起来:“小猫还没嘴呢!也没画胡子!”于是,她又画了起来。
请认真阅读,分析上述案例,并回答下列问题。
(1)兰兰的画画行为,说明了幼儿想象的什么特点,为什么?
(2)说明如何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2.光明日报:幼儿的早期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其中,幼儿学外语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热点,上英语兴趣班已成为一些幼儿家长的首选,书店里幼儿英语教材也越摆越多。
有的英语教育公司一套幼儿英语教材要收五千多元,有的“双语”幼儿园半年收费达6800元。一些家长质疑:幼儿学英语作用究竟有多大?幼儿英语应该怎样学?
根据这些现象,谈谈如何正确理解幼儿园教育的几大原则。
五、活动设计题(共1道题,共30分)
1.请自选英语单词,为幼儿园小班设计一个以掌握英语单词为主题的活动方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注意分配的基本条件就是同时进行的两种或几种活动中至少有一种非常熟练,甚至达到自动化程度。如果几种活动都不熟练,注意分配就很困难。注意还与注意对象刺激的强度、个人的兴趣、控制力、意志力的强弱等因素有关。幼儿有意注意、自我控制力差,更缺乏必要的技能技巧,因此,幼儿注意的分配较差,常常顾此失彼。
2.D【解析】相关研究表明,儿童先学会辨别上下方位,然后能够辨别前后,最后才会辨别左右。一般4岁儿童开始能辨别前后方位;5岁后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方位;7岁才开始能够辨别以别人的身体为基准的左右方位。据此可知,3岁儿童只能辨别上下。
3.B【解析】儿童出生以后,听觉系统已经起作用。新生儿对不同的声调,声音的纯度、强度、持续时间等都有不同的反应。新生儿爱听高音调的声音。母亲在对新生儿说话时,总是提高音调,这很可能是母亲适应孩子听觉偏好的表现。
4.D【解析】精神分析学派是西方游戏治疗的理论基础。
5.C【解析】因幼儿的方向知觉还没有发展成熟,因此采用顺向示范比较好。
6.A【解析】随机观察是教师事先没有计划,在一日生活的真实场景中对随时随地的事件的观察。随机观察体现了教师的教育素养,需要教师不断积累经验才能做到。
7.A【解析】略。
8.C【解析】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是:从整体动作到局部动作,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从中央部分的动作到边缘部分的动作,从粗大动作到精细动作,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
9.B【解析】黏液质的心理特点:稳重,考虑问题全面,安静,沉默,善于克制自己,善于忍耐,情绪不易外露,注意力稳定而不容易转移,外部动作少而缓慢。因此,应着重培养他们勇于进取、豪放的品质。
10.C【解析】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是幼儿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
11.B【解析】影响幼儿的道德品质的外部因素有: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生活环境等。道德认知属于内部条件。
12.A【解析】游戏的元交际理论是由贝特森提出来的。
13.A【解析】“寓教于乐”实际上是幼儿教育游戏化方法的体现。
14.C【解析】弱智儿童的智力低于正常人的平均智力水平。一般认为,智商在50~70之间的儿童为智力低常儿童,即弱智。
15.C【解析】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具有守恒概念,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没有。
16.A【解析】全民教育可使每个人获得自由和发展的能力,是社会摆脱贫困、实现繁荣的必要选择,同时又是促进社会文明道德、控制人口、提高人口质量和改善环境状况的先决条件。因此,全民教育是教育发展的方向。
17.B【解析】环境是对儿童智力影响最大的因素。
18.D【解析】在我国的幼儿教育系统中,幼儿园是幼儿教育机构的主体部分,幼儿园教育在整个幼儿教育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
19.B【解析】我国当前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和政府职责分工是:坚持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和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
20.B【解析】行动操练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儿童依靠自觉的控制和校正,反复地完成一定的动作或活动方式,借助巩固知识,形成简单的技能技巧或行为习惯的方法。
21.A【解析】幼儿期大脑皮质的发展仍处于人生的初级阶段,其抑制能力较差,易兴奋。
22.A【解析】谈话与讨论是教师和幼儿双方围绕一个问题或主题,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想法、意见,表达自己的感受、体验,进行相互交流的过程。
23.B【解析】在多数情况下,儿童因为长期精神压抑或紧张而导致厌食、自闭、孤独等症状。
24.B【解析】幼儿的智育目标包括: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
25.B【解析】从世界学前教育目标的发展趋势来看,20世纪经历了60年代着重智力开发,70年代强调培养创造力以及80年代重视儿童个性、情感和社会化发展的曲折历程。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开始把儿童全面和谐发展作为学前教育的根本目标。
26.C【解析】《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不得少于两小时,寄宿制幼儿园不得少于三小时。
27.A【解析】独立A主性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生活方面、动作方面、关注环境、待人接物以及学习的自主性。其中,生活方面的内容包括:学习扣纽扣、穿衣服、穿鞋子、系鞋带,自己洗手、洗澡、刷牙、剪指甲等。
28.A【解析】幼儿游戏是对幼儿生活的反映,所以生活经验是其基础与源泉。
29.C【解析】实施游戏化方法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游戏活动教育化,二是教育活动游戏化。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利用儿童对游戏的本能偏爱,满足儿童爱玩、好玩的天性,以游戏的形式和方式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这是教育活动游戏化。
30.D【解析】为了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家庭生活的幸福和睦,家庭生活的某些方面儿童是不宜参与、不必知道的,这就是适当回避。
二、简答题
1.(1)掌握有关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基本知识;(2)培养对学前儿童的情感和为学前教育事业献身的专业思想;(3)初步掌握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方法;(4)促进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和巩固。
2.(1)从整体、不准确的动作到局部、准确、专门化的动作;(2)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3)从中央部分动作到边缘部分的动作;(4)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5)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
3.(1)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2)想象主题不稳定;(3)想象内容零散、无系统;(4)以想象过程为满足;(5)想象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
4.游戏是儿童喜爱的、主动的活动,也是儿童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我国教育工作者把游戏的特征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1)游戏是儿童主动的自愿的活动。
(2)游戏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生活,一般儿童游戏的假想表现在:①对游戏角色的假想;②对游戏材料的假想;③对游戏情景的假想。
(3)游戏没有社会的实用价值,没有强制性的社会义务,不直接创造财富。
(4)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
5.活动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应保证学前儿童有充分的活动,以使他们在主动的活动中学习并获得发展。儿童是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不断积累经验,调节和更新认知结构而获得发展的。贯彻这条原则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教师要为学前儿童创造活动条件。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为儿童提供丰富的材料、充分的活动时间。以及较多的同伴交往机会,吸引学前儿童参加,让他们成为活动的主人。
(2)教师组织的活动要全面、多样。教师在组织多种活动的同时,要放手让学前儿童进行多种多样的操作、探索和实践活动,另外还要注意根据学前儿童的个性特点进行指导,以利于学前儿童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