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B.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C.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D.教育的神话起源说
28.( )是指学校物质环境所构成的一种文化,如校园面积、校园布局、学校建筑、教学设备、图书馆,等等。
A.制度文化
B.精神文化
C.学校文化
D.物质文化
29.以下哪一点不是沟通对于学校管理所具有的功能?( )
A.信息传递
B.信息反馈
C.控制
D.情感交流
30.“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这一思想体现的是哪种儿童发展观?( )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
D.发生认识论
二、辨析题(共10道题,每题2分,共20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发现学习的倡导者是布卢姆。
2.功能固着是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之一。
3.品德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
4.焦虑总是对学生学业产生不利影响。
5.一般意义上的多媒体教学是狭义的。
6.信息技术没有改变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7.教育本身不是一种文化现象。
8.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只具有即时价值而没有延时价值。
9.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是国家的事情,和教师无关。
10.教育行动研究是以教师的教育实践为主要导向的。
三、简答题(共6道题,每题5分,共30分)
1.简述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2.为什么说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人才的规格和教育的结构?
3.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关系是什么?
4.社会模仿模式对我国德育发展改革有哪些启示?
5.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如何有效地促进迁移?
6.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
四、材料分析题(共2道题,每题20分。共40分)
1.在某中学的一个学生宿舍中,照明灯突然熄了,同学们束手无策,叫来电工师傅。电工师傅一看灯泡坏了,换了一个灯泡就好了。同学们说,这么简单,我们自己也会换的。过几天,灯又不亮了,同学们一检查灯泡,灯泡是好的,又没办法了,叫来电工,一检查,是保险丝烧坏了,换了一个保险丝,灯又亮了。同学们说,关于保险丝,我们在物理课上也学过,怎么遇到问题就用不上呢?
请你运用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理论,分析上面这个案例。
2.小聪现在是一名初中生,小学时成绩优秀,并在升初中的升学考试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班级。进入初中后,因学习不适应,渐渐地成绩下降到二十几名,这次考试给小聪的打击不小。从此,小聪来学校时总把衣服的拉链拉得很高,将头藏进衣服里,不愿见人。小聪的这种状况属于什么心理现象?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帮助小聪摆脱困境?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在现代教育科学体系中,教育学是基础学科。
2.B【解析】政治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3.A【解析】“陵节而施”是指超出学生的发展水平来施予教育。这违背了人发展的顺序性规律。
4.A【解析】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间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教学前关注、早期生存关注、教学情景关注和关注学生四个阶段。
5.D【解析】根据学校教育的历史,把教育划分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
6.C【解析】社会本位论的基本主张是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的最高宗旨,教育目的应当依据社会的要求来确定,注重培养合格的公民。
7.A【解析】由学科课程的定义可知。
8.C【解析】“长善救失”是指教书的人,要善于发现并纠正学生的失误。“过少、过急、过难、过易”这四种毛病都在于没有把心思真正用到学习之上,教书的人知道了学生的这些心思,才能对症下药,纠正这类毛病。
9.C【解析】模仿毫无疑问是教育中的~个重要因素,但人类的模仿与动物本能活动的区别还在于其意识性和目的性。
10.D【解析】教育工会是群众组织,不属于学校行政组织机构。
11.A【解析】一般能力是指在不同种类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等,
12.B【解析】注意是和意识密切相关的,但是不同于意识。它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因此,注意有两个特点:指向性与集中性。
13.B【解析】“人逢喜事精神爽”是心境情绪的表现。
14.D【解析】变式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因此,教学过程中,正确运用变式可以提高概括的成效,给学生提供丰富而全面的感性知识,对概念有更丰富、更深刻的认识。
15.A【解析】从众是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丽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合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
16.B【解析】奥尔波特于I937年首次提出人格特质理论。卡特尔提出了一个理论模型。霍兰德于1959年提出了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人业互择理论。斯腾伯格提出了人类智力的三元论。
17.C【解析】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即智力多元论,被誉为“多元智能理论”之父。
18.C【解析】精神分析法一般通过以下三种途径显示其效果:精神宣泄,自省,反复剖析。因此,宣泄疗法属于精神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