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
1. 介绍最喜欢的教育家,其主要教育观点对当前教育教学改革有何启发?(广东省)
2. 联系实际,谈谈目前我国课程改革的特点。(河南新乡)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条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请问把实施素质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法的意义有哪些?并谈谈你的认识。(广州市南沙区)
六、写作(25分)
请以“终身学习”为话题,结合教师职业,谈谈你的认识。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600字左右。(湖北黄石市)
真题汇编(一)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解析:人本主义心理学以马斯洛、罗杰斯为代表;华生是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杜威是现代教育的代表人物。
2.【答案】C。解析:在教育学史上,一般把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看成是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此后,人们开始了教育学的独立探索时期。
3.【答案】A。解析:新课改要求改变课程的管理方式,实现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4.【答案】B。解析:学校教育系统的形成意味着教育教度化的形成,而学制的建立是其中一个重要标志。
5.【答案】A。解析: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主,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组织形式,教学具有教育性。思想品德与其他学科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故正确答案是A。
6.【答案】B。解析:“G”的意思是整体或完整的图形,所以格式塔心理学也称完形心理学。
7.【答案】D。解析:现代学生观倡导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8.【答案】C。解析:题干是对常规思维概念的考查。
9.【答案】D。解析:考查的是复式教学的定义。
10.【答案】C。解析: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各种困难,以实现预定的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
11.【答案】C。解析:能力是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12.【答案】A。解析:多血质反应迅速、活泼好动,但情绪不稳定。
13.【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心理学中注意的类型。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的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14.【答案】B。解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意思是不到他想弄明白而没有弄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口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这说明情绪的一极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为另一极的。
15.【答案】B。解析:双向性是指师生之间信息互送、互收、互相反馈。在课堂上主要表现为师问生答或生问师答等的师生对话形式。多向性与双向性互动不同的是,互动过程中除了师生之间有相互作用之外,学生之间也有相互作用和信息的双向流通。
二、填空题
1.陶冶教育法 2.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3.《儿童权利公约》 4.课程标准
5.弗洛伊德 6.启发式教学法
7.新教育大纲 8.义务教育
9.培养创新精神 10.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三、名词解释
1.顺向迁移:先前学习中学得的经验对后来学习的影响叫顺向迁移。例如:在物理中学习了“平衡”的概念,对以后学习化学平衡、生态平衡产生影响。
2.隐性课程:一般指学校范围内除显性课程之外的,按照既定的教育目的及其具体化的培养目标规范设计的校园文化的统称,它所传递的价值观、态度等是“人类行为潜在的指南”。
3.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就是人的社会交往的普遍性和人对社会关系的控制程度的发展。在人与自然、社会的统一上表现为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人的自然素质、社会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发展,就是在人的各种素质综合作用的基础上人的个性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并不是指单个人的发展,而是指全社会的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发展不仅应当是全面的,而且应当是自由的。在整个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4.定势:是指由先前影响所形成的往往不被意识到的一种倾向性或心理准备状态,它将支配人以同样方式去对待同类后继活动。
5.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和教学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与教学的直接因素来源。
四、简答题
1.【答案要点】
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1)讲授法;(2)谈话法;(3)讨论法;(4)演示法;(5)练习法。
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主要有:
(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
(3)学生年龄特征;
(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
(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2.【答案要点】
(1)遗传因素;
(2)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3)教育因素;
(4)学生主观因素。
3.【答案要点】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五、论述题
1.【答案】略。
2.【答案要点】
在课程结构方面九年一贯、整体设置义务教育课程。
(1)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分科与综合课程相结合,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
(2)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包括四个领域: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
(3)农村中学课程强调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在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情况下,农村中学可根据农业发展的情况因地制宜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深化“农科教相结合”和“三教统筹”改革,试行通过绿色证书教育及其他技术培训获得“双证”的做法。
(4)在课程标准方面,也提出一些适应我国当前国情的新要求。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课程与评价课程的基础。它要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但由于我国当前发展还不均衡,各地区存在较大的文化、地域与发展差异,所以在课程标准方面还要考虑这种差异,允许开设地方课程。普通高中课程还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选择性,并开设选修课程,以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选择与发展机会,为学生的发展创设更多的平台。
3.【答案要点】
将素质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法的意义:
(1)有利于素质教育的贯彻执行。从发展的观点来看,将素质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法是推行素质教育的一大进步。
(2)素质教育有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提高综合国力。
(3)素质教育是克服应试教育弊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4)素质教育有助于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落实。
对素质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法的认识:
(1)素质教育的含义。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素质教育的实施。
①切实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
②提高教师素质是保证素质教育目标实现的前提条件;
③加强制度建设,从主管部门着手,立法监督素质教育的执行,使得素质教育有法可依,在法律的督促下,素质教育也会获得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