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教师招聘网
首页 浙江教师 福建教师 江苏教师 广东教师 江西教师 安徽教师 北京教师 上海教师 天津教师 湖南教师 湖北教师 河南教师
河北教师 海南教师 重庆教师 贵州教师 辽宁教师 吉林教师 山西教师 广西教师 云南教师 陕西教师 甘肃教师 青海教师 四川教师
山东教师 内蒙古教师 黑龙江教师 宁夏教师 新疆教师 西藏教师 教师面试 说课稿 考试大纲 教师招聘试题 特岗教师 教师资格考试 教师资格大纲
杭州教师  广州教师  长沙教师  南京教师  福州教师  南昌教师  教师考试大纲  教师资格大纲  政治资料  地理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师招聘试题 >> 语文教师招聘试题 >> 内容

2012年中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高度仿真试题卷及参考答案一(2)

时间:2012-5-29 15:33:58 点击:

  核心提示:2012年中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高度仿真试题卷及参考答案一...
三、文言文阅读(12 分)
(甲)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 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日:“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日:“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 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乙) 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扶苏。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而诸侯叛之也,以弑义帝。且义帝之立,增①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羽之杀卿子冠军②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 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苏轼《范增论》
[注]①范增,项羽的重要谋士。②卿子冠军:指义帝任命的军事统帅宋义。
1.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4 分)
A.会天大雨( )
B.失期,法皆斩( )
C.上使外将兵( )
D.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
2.下列各组加点字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
B.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C.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D.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 问题理解: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可见“人和’,的重要性。请结合甲乙两文的具
体内容说明“人和”的重要性。(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 分)
(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古诗词赏析和古诗文默写(6 分)
1.古诗词赏析(4 分)
鹧鸪天 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1.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 什么要以此为题?
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诗文默写(2 分)
(1)陆游曾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载谁堪伯仲间”的诗句来表达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
(2)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潦水尽而寒潭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的是深秋的景色。
五、现代文阅读(10 分)
习惯成自然
叶圣陶
①“习惯成自然”,这句老话很有意思。
②我们走路为什么总是左脚往前,右脚再往前,两只胳膊跟着动荡,保持身体的均衡,不会跌倒在地上?
我们说话,为什么总是依照心里的意思,先一句,后一句,一直连贯下来,把要说的都说明白了?因为我们从小习惯了走路,习惯了说话,而且“成自然”了。什么叫做“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费什么心,仿佛本来就像那样子的意思。
③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推广开来,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 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勉勉强强地做一做,那就算不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如果连勉勉强强做一做都不干,当然更说不上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了。
④听人家说对于样样事物要仔细观察,才能懂得明白,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
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观察的能力。听人家说劳动是人人应做的事,一切的生活资料,一切的文明文化,都从劳动产生出来,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劳动的能力。听人家说读书是充实自己的一个重要法门,书本里包含着古人今人的经验,读书就是向许多古人今人学习,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读书的能力。听人家说必须做个好公民,现在是民主时代,个个公民尽责守分,才能有个好秩序,成个好局面,自己幸福,大家幸福,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做好公民的能力。
⑤这样说下去是说不完的,就此打住,不再列举吧。
⑥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的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的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的去把书本打开。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的去做公民应做的一切事情。在相信人家的话很有道理的时候,只是个“知”罢了,“知”比“不知”似乎好些,但仅仅是“知”,实际上与“不知”并无两样。到了真的去观察去劳动去读书的时候,“知”才会渐渐化为我们的习惯,习惯成自然,才是我们的能力。
⑦通常说某人能力不强,就是某人没有养成多少习惯的意思。譬如说张三记忆力不强,就是张三没有把看见的听见的一些事物好好记住的习惯。譬如说李四发表力不强,就是李四没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说出来写出来的习惯。
⑧习惯养成得愈多,那个人的能力愈强。我们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
⑨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教育不限于学校,也不限于读书。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读书这门事也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种种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己教育,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孔子一生“学而不倦”,就是看透了这个道理。
1. 文章第②段以走路、说话为例,引出了下文什么观点?(用文中的句子回答)(2 分)
2. 第④段列举了哪些事例?意在阐明什么?(3 分)
3. 第⑥段加点的“似乎”一词能否去掉?请说说理由。(3 分)
4. 文中在阐述了习惯与能力的关系后,得出了什么结论?(2 分)
六、写作(35 分)
阅读下面的歌词,根据要求作文。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牵着你 我是你的一片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地 春风中告别了你,今天这方明天那里 无论我停在哪片云彩,我的眼总是投向你 如果我在风中歌唱,那歌声也是为着你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路上充满回忆 请你祝福我,我也祝福你
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 根据歌词所表达的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 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评论。
要求:
(1)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不少于800 字。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C 2.C 3.B 4.D 5.C
二、简答题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 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第二部分专业基础知识
一、积累运用
1.单选题
(1)A [解析]B 项“雨后春笋”用在句中一般表褒义,此句为贬义,故使用不当;C 项“天伦之乐”一般是说家人,用在这里不恰当;D 项“针锋相对”应该为“争先恐后”。
(2)C [解析]A 项的“渲染(xiàn)”应改为“渲染(xuàn)”;B 项“怦然心动(ping)”应改为“怦然心动
(pēng)”;D 项“脊梁(jí)”应改为“脊梁(jǐ)”。
(3)D [解析]D 项中的“嘻戏”应为“嬉戏”。
(4)C [解析]先看第一个空,“即使”和“不管”都表示假设,贺岁片受到叫好和捧场很显然已是事实,排除A、B。显而易见:形容事情或道理非常明显,极易看清。有目共睹:指非常明显,谁都看得见。文中所指“轻喜剧风格、大团圆结局”这种模式是极易看清楚的,而非看得见,排除D 项。故选C。昭然若揭:
形容坏事、坏心思清清楚楚地显露出来。蔚然成风: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约定俗成:指事物的名称或社会习惯往往是由人民群众经过长期社会实践而确定或形成的。
(5)A [解析]B 搭配不当,将“降低”改为“减少”;C 介词淹没主语,去掉“在”和“中”;D 句式杂糅,
“事迹感动了广大网友自发在网上留言”应为“事迹感动了广大网友,广大网友自发在网上留言”。
(6)A [解析]“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是一个协议,应改为《南海各方行为宣言》。
(7)D [解析]②句中有“也”字,应放在①后,排除A,③“今人冯友兰”的说法宜区别其他四项另述。故应考虑在B、D 中作选择。①④都含有“既有”“则有”故选取D。
(8)D [解析]《谈艺录》是新中国成立前出版发行的。
2.判断题
(1)错 [解析]雨果是欧洲19 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最卓越的代表。
(2)对 [解析]略
(3)错 [解析]元杂剧四大家是指关汉卿、马致远、白朴和郑光祖。
(4)对 [解析]略
(5)对 [解析]略
二、科技文阅读
1.能把写在纸上的字,以及活动的或静止的画面、景物从千里之外传送到自己面前。
2.将语言和符号所难以表示的任意图形、绘画,以至色彩、动作等,通过电信手段传送给对方,为对方的视觉所接收的一种通信方式。
3.(此题可以有两种不同理解,只要言之成理,都可给满分)。第一种答案:不恰当,因为图像通信包括文字、画面、景物等,而语言有口头语和书面语之分,文字又是一种符号;不如改为“如同电话交流的语言”, “像电报那样的符号”,“如数据通信中的数据”,加上了限定语,表达就确切了。第二种答案:恰当的, 因为图像通信传送的正是用语言、符号难以表示的图形、色彩等,因此用“不是……也不是……而是……” 的形式来表示它们的区别自然是恰当的。
4.安全、可靠。(1)在现代战争中用以拍摄现场情况,十分安全;(2)能忠实地还原成可视信息为人眼所接收,信息自然十分可靠。 
5.第⑥段的第一句显得比较突兀,不如改为“用现代电信手段传送信息是‘即时,的,因而图像通信具有‘迅速’的特点。除此之外,它还安全、可靠……”
三、文言文阅读
1.A 项中“会”是指适逢,正遇上。B 项中“法”指按照法律。C 项中“将”是指带领,率领。
D 项中“间”是指离间。
2.A[解析]A 项都是“因为”的意思。
3.甲文中,陈涉指出百姓多闻扶苏“贤”,而楚人怜“项燕”,所以“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 宜多应者”,可见得到老百姓支持的重要性;乙文中,作者指出“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项羽正是因为怀疑范增而中了陈平的离间计,最终导致兵败垓下,自刎乌江。可见失人心之害处。
4.(1)现在逃跑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
(2)物品一定是先腐烂了,然后才能生出虫子;人一定是先有了疑心,然后谗言才能进去。
四、古诗词赏析和古诗文默写
1.古诗词赏析
(1)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呜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2)词的最后两句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
2.古诗文默写
(1)出师一表真名世
(2)烟光凝而暮山紫
五、现代文阅读
1.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
2.(1)列举了观察、劳动、读书、做好公民四个事例;(2)阐明懂得了事物的道理并非具备了相应的能力。(各占1.5 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3.不能去掉。一般而言,“知”比“不知”好;但在这里,作者用“似乎”强调了“知”与“不知”并无两样,因为“知”仅仅是懂得了道理,并没有化为习惯,形成能力。(答“不能去掉”得1 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4.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意思对即可得分)
六、写作
例文: 绿叶•情意 当爷爷开始品冲泡了四遍的陈年龙井,来吊丧的宾客也已渐渐散尽。妈妈紧紧地牵着我的手,与这一片生我养我的土地作别。我微微地苦笑,原来并没有永远的故乡,我们永远都是过客。
处理完奶奶的丧事,爷爷也不再坚守这一方留下了无数记忆的土地,顺从地跟随着我们来到城里。然而, 走在鹅卵石铺就的小路上,我无数次看见了爷爷的回眸,那深沉的眷恋与无以言表的无奈,最终都化为一滴浑浊的泪水,慢慢地倒流进心底。 别了,我听见这两个字。 在城里的爷爷,依旧每日早起。这在习惯了夜生活而对早晨阳光不屑一顾的城市,多少显得有一些另类。然而,爷爷并不在乎那些异样的目光,依旧每日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色旧工作服,穿梭在社区的各个角落。他在楼前被废弃的土地开垦出一片花田,撒下各种奇奇怪怪的种子,每日侍弄,神情严肃地仿佛在完成一项神圣的使命。 只有我知道爷爷的孤独,因为我也有着这样的孤独。我怀念故乡的老屋:那每日清晨婉转的莺啼,那木制 楼梯凄婉的呻吟,那透过碧绿的竹林洒落的细细碎碎阳光,那让人无法忘怀的带着淡淡清香的泥土气息。 在这一片钢筋混凝土中,我已无法找到那样淳朴与纯粹的笑脸,我看见爷爷每次想要挥起的手都在冷漠的擦肩而过中无奈地放下,我总有一种想哭的冲动。 当年的爷爷是一片意气风发的绿叶,他可以暂时离开他的根,去远方飘荡,寻找属于他的风景。然而如今, 这一片绿叶已然悄悄凋零,他需要回去,与故乡永远地厮守在一起。 那是爷爷的八十大寿,亲戚朋友们借此都聚在一起,我眼神流转,却寻不见爷爷的身影。悄悄起身出了宴会大厅,我看见爷爷徘徊在角落的窗前。我过去,握住了爷爷的手。爷爷动动嘴唇,说:“我想回家。” 仿佛是一个寻求家的庇护的孩童。 “好,我们一起回家。”我从爷爷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每个人都是一片绿叶,不管飘得多远,都已被那一方土地打下了深刻的烙印。是的,这是每一片绿叶无奈而又甜蜜的宿命。 那么,就让我们带着对根的情意打拼,然后在日落之前,牵着手回家。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分享到:
相关文章
  • 文武教师招聘网(www.wenwu8.com) © 2012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站长联系QQ:799752985 浙ICP备11036874号-1
  • Powered by 文武教师招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