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解除学生的心理困扰.度过当前危机
B.学会自己独立处理类似问题
C.建立对咨询人员的信任
D.学生对咨询过程的积极参与
28.人们常说“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这反映教师劳动具有( )的特点。
A.连续性
B.创造性
C.长期性
D.示范性
29.学习中为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用以调节学习行为和认知活动方法的是( )。
A.学习动机
B.学习策略
C.学习理念
D.学习目标
30.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倡导的“平行教育”的德育原则是指( )。
A.知行统一原则
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学生刻苦学习,“减负”就是不给或少给学生留课后作业。
2.教学与教育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3.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强化分正强化和负强化,无论正强化还是负强化,其作用都是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4.所有的行为变化都是由于学习引起的。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如何在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2.简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3.简述班级常规管理的基本内容。
4.陈述性知识的认知策略有哪些?
5.简述操作技能培训的要求。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一天中午,初二年级的一批孩子正在操场上打篮球,战况“激烈”。学生Z和学生C从人群中冲了出来,两人拳脚相加,气势凶猛,我见这阵势,就停在十几米外的地方用冷眼瞅着他俩。大概2同学也看到了我的神态,就慢慢地停止了他愤怒的“咆哮”。待他俩过来,我默默地看着他俩,直到他们都低下了头,于是我开始说话:“瞧你俩刚才的样子,好象恨不得把对方吃了!要不要我在全校同学面前安排一次表演赛呀?”两位同学把头埋得更低了.红着脸说“不要”。我看火候已到,就问他们:“打球时发生碰撞、发生吃亏占便宜的事是很正常的,不至于大打出手,有失球星风度,更在同学们面前丢尽面子!我现在不追究谁对谁错,只想问一句,这件事是你们自己处理呢,还是我来处理?”他们互相看了看,说:‘‘自己处理。”于是我让他们商量处理的办法,商量好了再向我汇报。五分钟后,他俩握手言归于好。整个事情的处理用了不到20分钟的时间。
问题:请你评价一下这位老师处理这场冲突事件的方法。
2.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热爱我的工作,注意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但是,我真的感觉学生有的时候实在是太吵闹了。在讲课过程中,有的学生会在下面说话或插话进来;在自习或做练习时,有的同学会在那里窃窃私语或很自由地讨论问题;在课堂讨论的时候更是难以把握,学生会争论不休;在课间休息时更是乱作一团……问题:如果你是这位老师,对于课堂吵闹的现象,你的基本态度和常规做法是什么?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解析:教学工作是学校一切工作的中心工作。
2.【答案】A。解析:人文主义课程观主张课程目的为个体发展和幸福服务,课程内容提倡广泛,课程实施尊重儿童,讲究方法。
3.【答案】A。解析: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题干中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都是典型的迁移现象。
4。【答案】D。解析: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
5.【答案】A。解析: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在《论演说家的教育》中提出了“模仿、理论、练习”的学习过程理论。
6.【答案】A。解析:课程标准是根据学科内容及其体系和教学计划的要求编写的教学指导文件,它以纲要的形式规定了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知识和技能的范围、深度与体系结构,教学进度和教学法的基本要求。它是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也是检查学生学业成绩和评估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准则。
7.【答案】C。解析: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8.【答案】D。解析: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由此他提出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9.【答案】C。解析: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具有强制性、普遍性和基础性的特征。
10.【答案】B。解析:杜威的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的结构是设置问题情境→确定问题或课题→拟定解决课题方案→执行计划→总结与评价。
11.【答案】C。解析:早上学习没有先前学习材料的于扰,即不受前摄抑制的影响。
12.【答案】D。解析:教育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
13。【答案】B。解析:艾宾浩斯提出了遗忘曲线。
14.【答案】A。解析:题干中的话是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说的,其在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研究中持外铄论的观点。
15.【答案】B。解析:学生管理的终极目的是学生人性完善。
16.【答案】B。
17.【答案】C。解析:全身松弛法由雅各布松首创。
18.【答案】B。
19.【答案】B。解析: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其核心部分是课程目标。
20.【答案】C。解析: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引导者。
21.【答案】D。解析:教育科学知识有助于教师利用相关教育理论知识分析和了解学生特征。
22.【答案】A。解析:发散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向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
23.【答案】C。解析:二者都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学生个人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教学活动。
24.【答案】D。解析:课程标准是国家对某一学科的教学内容及进度作出规定的指导性文件。
25.【答案】C。解析: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的教材.在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
26.【答案】A。解析:“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在心理学中把这种现象称为感觉的适应。适应现象指的是在同一刺激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官而产生的感受性提高或降低的变化。
27.【答案】B。解析:心理咨询的根本目标是使来访学生在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可以自己独立处理,而不是动辄就寻找咨询者的帮助。直接目标是咨询者向咨询对象提供心理上的帮助.以使后者克服当前的心理问题。并提高自身应付挫折的能力。
28.【答案】B。解析:“教无定法”是说教师要创新和改进教学方法,反映出教师劳动创造性的特点。
29.【答案】B。解析:学习策略就是指学习者为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方案。
30.【答案】D。解析:马卡连柯所倡导的“平行教育”的德育原则是指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二、辨析题
1.【答案要点】错误。这是对素质教育“使学生生动、主动和愉快发展”的误解。学生真正的愉快来自于通过刻苦的努力而走向成功之后的快乐.学生真正的负担是不情愿的学习任务。素质教育要学生刻苦学习.因为只有刻苦学习.才能真正体会到努力与成功的关系,才能形成日后所需要的克服困难的勇气、信心和毅力。
2.【答案要点】正确。教学与教育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育包括教学,教学是学校进行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除教学外,学校还通过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途径对学生进行教育。
3.【答案要点】正确。强化是一种操作,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强化分正强化和负强化。
4.【答案要点】错误。因药物、疲劳、疾病等因素也可引起行为变化。
三、简答题
1.【答案要点】
(1)在教学观念上。真正确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2)将培养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素质作为教学目标;(3)在教学内容上,着眼于课程的综合化;(4)在教学过程上,要着力于奠定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
2.【答案要点】
(1)改变过于重视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知识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死记硬背。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精神,培养解决问题和合作的能力等: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功能的现状,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和改进教师教学的功能。
3.【答案要点】
(1)班级组织纪律管理;
(2)班级环境与卫生管理;
(3)班级文档管理;
(4)班级工作计划和总结。
4.【答案要点】
陈述性知识的获得可以采用的策略有:(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学习动机;(2)有效运用注意规律;(3)对陈述性知识进行精加工;(4)整理和综合知识材料,使知识系统化;(5)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系统。
5.【答案要点】
(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
(2)必要而适当地练习;
(3)充分而有效地反馈;
(4)建立稳定而清晰的动觉。
四、材料分析题
1.【答案要点】
这起学生冲突事件处理的效果比较好,其原因在于:(1)解决问题的速度快;(2)学生认识自身行为的深刻程度较好;(3)把矛盾交给矛盾发生的主体双方自己解决,培养了学生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往在处理这类问题的时候.总是先问谁先出手,以辩出个谁对谁错来,孰不知这样一来,教师自身在不知不觉中被套进了冲突的漩涡,学生相互推诿责任,相互指责,不从自己所应承担的责任的角度去考虑,因此问来问去,问不出个所以然,事情往往还会越搞越复杂,既影响教师的教育威望又牵扯了教师很多的精力。解铃还需系铃人,由于生活、学习在一起,学生之间发生矛盾冲突在所难免。关键在于教育学生如何面对矛盾,如何处理矛盾,如何避免矛盾的发生。教师在处理学生冲突事件中的角色不是一个仲裁者,而应该是一个指导者,让他们自己去面对矛盾.面对由此带来的后果,反省自己在事件中所要承担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冲突的发生。
2.【答案要点】
作为教师,面对课堂吵闹现象应有的基本态度:课堂确实需要纪律,但课堂气氛更加重要。课堂纪律要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符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容纳儿童的不同个性。学生的动作与声音(言为心声)是学生成长的一部分,学校应适应学生的发展,允许学生比较自由地参与。动作和语言是儿童情绪、情感的伴随物,在激烈的讨论中儿童可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愤怒、遗憾和沮丧。教师要与学生分享这种情感。
常规做法:不追求课堂的绝对安静,保持稍稍的喧闹。改变课堂的权威结构和主体定位,即由教师作为权威的主体和偏向于教师的权威结构向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师生民主平等的权威结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