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说,覆盆子的“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如果学生提出补语“远”用词不当,应改为“多”,作为教师你如何回答?(5分)
16. 在语文课上,李老师按学生不同水平分成几个等级组,定出不同的要求和评价标准,学生自动“对号入座”,如C级组的标准是“语言通顺”,符合要求的就给高分。不少学生高兴地说:“我的作文在小学里就经常不及格,今天李老师给我打了100分,我觉得学好作文还是有希望的!”李老师又及时鼓励达标的同学继续向B级组、A级组进军。
请问:上述案例中,李老师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7分)
六、技能应用题(14分)
17.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致橡树
舒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
(1)请你来为学生命制试题,以这首诗为阅读材料,设计两道阅读理解测试题,并注明参考答案。(8分)
(2)简要谈谈舒婷这首诗的艺术表现形式。(6分)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B[名师点评] A项中“彬彬有理”应为“彬彬有礼”;C项的“泊来品”应为“舶来品”;D项的“声名雀起”应为“声名鹊起”。
2.C[名师点评] A项“推波助澜” 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声势和发展,扩大影响。用在此处不合适。B项“叹为观止” 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此处用来描述李扬的事迹不合适。D项“沧海桑田” 比喻世事变化很大,不能说是俯瞰着沧海桑田。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3.B[名师点评] A项应去掉“不”;C项缺少介词,在“不仅”后面应加“对”;D项应在“获得”前加“他们将”。
4.A[名师点评] A项中“是”是“这”的意思,而不能译为“这是”。
5.A[名师点评] 《史记》是纪传体通史,《左传》是编年体。
6.C[名师点评] “闲置”意为搁置在一边不用;“闲散”意为清闲而又无管束,由此可以排除A、B项。“必须”是必定,一定要;“必需”是非有不可的,不能少的,由此可以排除D项。
二、填空题
7.(1)烟笼寒水月笼沙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2)乌鹊南飞羁鸟恋旧林但见悲鸟号古木渚清沙白鸟飞回
8.鲁迅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
三、简答题
9.[参考答案]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教师在指导学生概括时,不仅要注意抽取本质的一面,也要注意抛弃非本质的一面,为此,必须配合使用概念或规则的正例或反例。
(2)提供变式。在教学实际中,要提高概括的成效,必须给学生提供丰富而全面的感性认识,必须注意变式的正确运用。
(3)科学地进行比较。因为区分对象的一般与特殊、本质与非本质的比较过程,对于知识的概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启发学生自觉进行概括。教师应启发学生去自觉进行概括,鼓励学生自己去总结原理、原则,尽量避免一开始就要求学生记忆或背诵,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讨论。
10. [参考答案] 《春风沉醉的晚上》中陈二妹是一位正直、善良、真诚、乐于助人、具有朴素的阶级反抗意识的下层女工。17岁的女工陈二妹在一家小烟厂做包烟工,报酬低微,每天在机器旁站十几个小时,有时甚至被迫加班。生活在社会下层的陈二妹,对剥削压迫她的资本家有着强烈的仇恨,她代表了当时下层工人群众自发反抗斗争的要求和心声。陈二妹是个爱憎分明的姑娘,她身上有着对资本家朴素的反抗意识,同时也有着对遭遇同样命运的落难者的深切同情与关怀。她自己生活相当贫困,然而当她发现“我”的生活同她一样窘困时,便主动买来面包留给“我”充饥;当她发现“我”整夜不归,行为令人可疑时,便真切地担忧“我”走上邪路,规劝“我”改过;当她发现是自己误会了别人时,又马上坦率地检讨自己。作品通过刻画这样一位下层女工形象,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善良美好的可贵品质,同时也揭示出了她们苦难的根源是深重的阶级压迫和剥削。
11. [参考答案] 第一,情节曲折,故事性强,富有传奇色彩。
第二,结构严密,集中紧张。
第三,明暗双线,纵横交错,引人入胜。
最后,在三十年前旧景重现的基础上,将戏剧矛盾推向高潮,爆发了一连串的惨剧。这一结局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具有不可抗拒的说服力,它既生动地刻画了人物性格,又深刻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雷雨》的独特结构,使作品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戏剧性强、爆发力大的优秀剧作。
四、鉴赏题
12. [参考答案] 雨果作品《巴黎圣母院》中的克洛德是宗教恶势力的代表,有着发展的复杂的性格。他本来很有人性,宗教生活和教义把他变成违反人性的禁欲主义者,但其道德观使其自然本能和欲望畸形化,变为疯狂兽性。他既是宗教恶势力的代表,又是宗教恶势力的牺牲品,此矛盾性更深刻地暴露出了宗教生活、教义的违反人性,使一个本来正常的人,甚至是优秀的人陷入罪恶和痛苦的深渊。
13. [参考答案] (1)同意。送友人上船时,正是橘柚飘香的秋天,江风,冷雨,一个“凉”字,写的是身体感觉上逼人的凉意,更透露出离别时的心理感受。“凉”字,正是情景交融的结合点,表现了诗人送别友人时深深的伤感。
(2)《送柴侍御》:开头两句是实写送别所见所感,后两句用丰富的想象,虚写别后的景象,化“远”为“近”,使“两乡”为“一乡”,蕴含的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
或《送魏二》:开头两句是实写送别的情景,后两句诗人虚构了一个凄清境界,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在潇湘之上,那时一轮孤月高照,两岸猿啼一声一声闯入梦境;诗人通过想象友人的旅夜孤寂生动地表现了送别的伤感。
14. [参考答案] 作者阐述了季节更替,风物变化乃自然之理,认为春天固然美好,“留春”的痴心儿女对春逝无须遗憾,夏天深幽的树荫也足以怡人。
五、案例分析题
15. [参考答案] 首先表扬学生能运用现代汉语的规范来审视语言现象。然后指出,“五四”时期现代汉语的规范还没有形成,按照当时的语言习惯鲁迅这么写并没有错。但我们现在要能够运用现代汉语的规范来审视不同历史时期的语言现象,写文章也要遵循现代汉语的规范。
16. [参考答案] 在上述案例中,李老师的做法是正确的。因为李老师的做法体现了新课程提出的发展性评价的内涵。
首先,李老师的评价促进了学生的发展。突出了评价的激励与调控的功能,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
其次,体现了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重视评价者的主体性与评价对个性发展的建构作用。
第三,体现评价标准分层化,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的独特性。
第四,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李老师潜移默化地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评价进入学生发展的进程之中。
六、技能应用题
17. [参考答案] (1)①诗歌主要表现什么内容?
参考答案:诗歌以新奇瑰丽的意象、恰当贴切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心中理想的爱情观。
②诗歌中“橡树”和“木棉”分别象征什么?
参考答案:“橡树”的形象象征着刚健的男性之美,“木棉”则体现着具有新的审美气质的女性人格,她脱弃了旧式女性纤柔、妩媚的秉性,充溢着丰盈、刚健的生命气息,这正与诗人所歌咏的女性独立自重的人格理想互为表里。
(2)在艺术表现上,诗歌采用了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便于坦诚、开朗地直抒诗人的心灵世界;同时,以整体象征的手法构造意象,使得哲理性很强的思想、意念得以在亲切可感的形象中生发、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