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早上好!我说课的课题是《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选自高一经济常识第七课《商品服务市场和消费者》。下面,我将从学生情况、教材内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设计、信息反馈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根据新课程理念: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所以我们先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
一、学情分析
首先,从认知水平看,高一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经济现象的能力,可以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其次,从思想道德看,他们容易受不良思想的影响。尤其是我们温州的学生过分优裕的家庭生活,在他们身上很容易养成像好吃懒做、贪图享乐等不良消费习惯。因此对他们进行正确消费观的教育具有紧迫性。
二、教材分析
1、地位分析
本框题是第七课第二节第二框的内容,一方面是对《家庭消费的内容》这一框知识的延伸,同时又为讲授《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做好铺垫,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另外,该课题与高一新教材《经济生活》的第一课《生活与消费》密切联系,是新课程改革的必修内容。
2、教材结构
本框题是按照“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逻辑顺序而展开的,主要讲了三个问题:为什么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正确的消费观是什么?怎样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3、教材重点、难点
根据教参的分析与教学大纲的要求,本框题是第七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最具有思想教育意义和现实意义。教学重点:什么是正确的消费观?如何树立正确消费观?教学难点是: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家庭消费与整个社会的关系。
4、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学生的基本情况和教材的具体内容,按照新课程的要求,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生产与消费的辨证关系;理解家庭消费与整个社会发展的关系;明确正确的消费观念是什么;懂得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的现实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指导阅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小品表演,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表演技能;特别是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克服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错误消费观念,树立起符合我国国情和家庭实际的正确消费观念。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我国最早的教学论著作《学记》指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已经用朴素的语言揭示教学必须启发学生思考和重视学习方法的道理。施教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育质量的高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与我们政治课的学科特点,在本课教学中主要采用两种教学方法:
一是案例教学法:通过典型案例,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二是指导阅读法。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主动地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形成新的体验和知识。三是自主、合作表演法:通过小品表演,一方面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一种合作与参与能力。
教法固然重要,而学法更加重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新世纪的学生面对的是知识的海洋,教师的知识已经远远不够学生的求知欲望,这就必须教会学生如何“取水止渴”,在学习过程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
具体包括“预学—议学—导学—实践”四个环节。简单地说,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预习、讨论与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另外,根据现代课堂教学要求,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做好相关课件,准备好相关材料。还有课堂教学在时间的安排上:教学重点安排25分钟,教学难点安排15分钟,课堂小结与布置作业为5分钟。
以上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将会渗透在以下的教学过程设计中。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设计小品,活跃气氛,导入新课
课前让学生自编自导进行《家庭会议》小品表演。主要内容介绍:小王同学一家在其母亲的领导下召开关于家庭收支情况与收支计划的家庭成员会议。问题设计:你认为小品中小王同学的家庭开支中哪些是合理的科学的消费,哪些是不合理的消费?
设计此小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合理想象力与表演能力、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自如的环境中步入学习的殿堂,从而拉开树立正确消费观的序幕。
(二)设计情景、层层深入、剖析重点、突破难点、讲授新课
第一,关于本课难点问题的分析与处理。
根据教参教学大纲要求,本课的难点是“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以及“家庭消费关系到整个社会”,这两个问题其实就是“为什么要树立正确消费观”的理论依据与现实依据。
理论源于实践,所以说明理论的最好办法就是立足实践。因此,对该难点的处理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与讨论,使学生自主的形成新的体验和知识。
案例《18英寸的彩电究竟该不该换》描述的是我邻居的一位老太太她家的一台18寸的彩电要不要换的案例。其子女以不适应潮流强烈要求更换,老太太却以彩电质量还好,物没有尽其用,而坚决不换。学生就围绕换与不换展开讨论。
这个案例的主题是家用电器的更新换代,可以说它就发生在我们每个人生活的周围,或者也是我们有些人亲身所经历过的,因而很容易引起共鸣。在这个案例中涉及到的知识有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家庭消费的内容,影响家庭消费的因素等。同时,针对彩电究竟是换还是不换,有着一定的模糊性,没有一个绝对的正确答案,而且,在这个案例中又蕴涵着传统与现代,节约与享受等一系列矛盾与冲突,这样就为学生在认知上形成冲突提供了条件。
利用教材80页的“想一想”,除了指出泼留希金的这种错误消费观和消费行为的严重后果之外,进一步设问:家庭消费仅仅是个人的行为吗?设计这个问题的意图是通过学生的阅读与思考,自然引出家庭消费关系到社会的整体利益这一深刻道理。
第二,关于本课重点问题的分析和处理。
本框题的教学重点是“正确的消费观是什么?”以及“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该部分知识层次清楚,但容量大,如果逐个讲解就会显得单调枯燥。所以通过一个典型案例把“三种正确消费观”以及“如何树立正确消费观”的基本要求——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恰当的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教育教学的目的。
提供案例:
材料一是温州市统计局的一份“2004年温州市城市居民的消费调查报告”,包括食品支出、交通通信费用支出、文化教育支出和住房支出等其他支出的比例情况。问题设计:谈谈温州人的消费结构合理吗?为什么?
材料二是结合90年代以来温州曾经出现的“青山白化”现象,设计问题:你赞同给祖宗大修坟墓吗?
该案例就取材于每一位同学的家庭生活实际,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这正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基本要求。同时,设问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具有可讨论性,能够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更重要的是该案例的内容直接涉及什么是的正确消费观,同时又隐含了“富裕起来的温州人要不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这一实质性问题。
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的思想教育,是本课的落脚点。我们前面讲了许多消费方面的知识,并不是就知识讲知识,而是希望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在思想政治方面也获得提高。怎样突破这一点呢?在学生联系实际讨论“富裕的温州人有没有必要发扬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的精神”之后,教师需要在具体内容上,从传统美德教育、现实国情教育和品德修养教育三方面加以点拨。
剖析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并不表明教学过程就此结束,不能忽略由教师指导、学生参与而师生互动的课堂小结。
(三)师生互动、巩固知识、课堂小结
为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课堂小结让学生来总结,教师要向学生提示本课题主要讲了几个问题。并推荐一位擅长书法的同学书写。一方面可以展现该同学的书法技能,发挥其特长;另一方面对于其他同学也起到了模范带头的作用。
(四)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准备采用条目式板书,条目式板书的作用是条理清楚、简练,一目了然,并且能够为学生做笔记乃至以后的复习提供方便。
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为什么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1)理论依据: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2)现实分析:关系到社会的整体利益;
(五)课后作业
注意观察自己的家庭消费情况,记录某时期的家庭各项消费支出,根据所学理论,判断自己家庭的消费结构是否合理。这有利于形成学生观察生活和观察身边的经济现象的习惯,培养思维能力和理财能力。又可以增强政治课的兴趣。
六、信息反馈
课堂教学的信息反馈,对教师来说有助于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策略;对学生而言,有助于巩固知识,提高学习能力。信息反馈的途径有课堂观察、课后作业以及座谈会等。
以上阐述仅仅是我的粗浅见解,当然设计与操作总会有一定的距离。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