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兔子是历届小动物运动会的短跑冠军,可是不会游泳。一次兔子被狼追到河边,差点被抓住。动物管理局为了小动物的全面发展,将小兔子送进游泳培训班,同班的还有小狗、小龟和小松鼠等。小狗、小龟学会游泳,又多了一种本领,心里很高兴;小兔子和小松鼠花了好长时间都没学会,很苦恼。培训班教练野鸭说:“我两条腿都能游,你们四条腿还不能游?成功的
90%来自汗水。加油!呷呷!”
评论家青蛙大发感慨:“兔子擅长的是奔跑!为什么只是针对弱点训练而不发展特长呢?”思想家仙鹤说:“生存需要的本领不止一种呀!兔子学不了游泳就学打洞,松鼠学不了游泳就学爬树嘛。”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第一部分教育理论与实践
一、中学语文教学示例分析
1.首先要表扬学生能运用现代汉语的规范来审视语言现象。然后指出,“五四”时期现代汉语的规范还没有形成,按照当时的语言习惯鲁迅这么写并没有错。但我们现在要能够运用现代汉语的规范来审视不同历史时期的语言现象,写文章也要遵循现代汉语的规范。
2.首先要表扬学生有现代意识。然后指出,时间是什么?一一在不同时代、不同场合,对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义。在这篇课文里,就当时的情况来说,时间就是八路军战士的生命。
二、教学设计
《孔乙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孔乙已这一形象所揭示的社会意义。
2.学习小说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新课
初一的时候,我们就过学鲁迅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深刻批判了封建教育、封建文化对儿童身心的束缚。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鲁迅著名小说《孔乙己》,塑造了一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身心备受摧残、最终走向末路的悲剧性人物。通过学习,我们将对离我们十分遥远的那个社会有一种更为真切的了解。
(教师讲解)
刚才大家所说的作品大多收录在鲁迅先生的《呐喊》《彷徨》小说集里。鲁迅先生是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文学成就前期影响最大的就是这些优秀的小说,后期主要是杂文。
介绍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小说写于1918年冬天,最初刊载在1919年4月的《新青年》上,是鲁迅在五四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的第二篇白话小说,后收入小说集《呐喊》。当时辛亥革命刚推翻封建帝制,但是中国社会封建势力仍然根深蒂固。鲁迅为进步知识分子,以文章为武器,从各个角度向封建礼教发起进攻,深刻批判了“礼教吃人”的罪恶。《孔乙己》就是这样一篇小说。鲁迅通过描写孔乙己这个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和摧残的下层读书人的悲惨遭遇,揭露和控诉了封建教育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揭示出封建社会中人情淡薄以及普通群众麻木、冷酷的精神世界。正如鲁迅所说的写这篇小说的用意:“单在描写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薄凉”,从而“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二、放课文朗读录音
要求:找出生字词。
三、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征
1.小说主人公——孔乙己长什么样?根据课文中的外貌描写说说孔乙已有怎样的遭遇,怎样的性格。
身材高大:体质好,有力气。
脸色青白:长期过着半饥半饱的生活,营养不良,生活困窘。
脸上有伤痕:偷东西被打,也是他走向没落的标志。
胡子乱蓬蓬、花白:年纪已大,处于风烛残年,精神萎靡不振。
长衫脏破:好逸恶劳、懒;穷酸潦倒。
2.在对孔乙己的外貌描写中最引人注意的是什么?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3.可是,课文开头的环境描写中,分明写道:“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孔乙己站着喝酒,说明他极其穷困潦倒,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与短衣帮一样,说他穿长衫,这不矛盾吗?
不矛盾。在那个时代,长衫是读书人、有钱人的服饰,是有地位、有财富的标志。“孔乙己也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所以孔乙己穷困潦倒。但是这位读过书的孔乙己,封建社会那种读书可以做官发财的思想意识早已深入其骨髓,他羡慕上层阶级的富贵、有脸面的生活,因而舍不得脱下那件又脏又破的长衫,可是他又不愿意与短衣帮为伍,这就形成了他的特殊的身份。
4.醉心于科举考试的孔乙己,一无所获,那件长衫又能给他带来多少安慰呢?课文中有四个关于孔乙己的片断描写,请分别找出。
片断一:
时间:孔乙己刚一到酒店的时候。
事件:酒客取笑孔乙己又添新伤疤。
片断二:
时间:孔乙己喝了半碗酒后。
事件:酒客取笑孔乙己没有进学。
讨论要点:
(1)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孔乙己在酒店遭到了酒客们的嘲笑。作者在写酒客的取笑时用了哪些动词?(片断一:叫、嚷;片断二:问、说)
(2)这几个动词应该怎样理解?朗读时应该有怎样的区别?
前者是酒客们对孔乙己落下新伤疤的起哄,后者是对孔乙己未能考中科举的阴阳怪气的挖苦。朗读时要注意语音语调的区别。
酒客们拿孔乙己作他们无聊时的消遣,这本身就说明了当时社会对弱势人群的歧视。他们不失时机地嘲弄孔乙己,一次又一次地在精神上折磨他,可见当时社会的冷酷与麻木。因此,我们应该在这一片喧嚣声中体会到一股悲凉的意味。
(3)在众人的一片嘲笑声中,孔乙己又有怎样的表现呢?
片断一:不回答——遭受羞辱——强作争辩
片断二:不屑置辩——遭受羞辱——欲辩无词
这两个片断中,作者对孔乙已的神态描写,笔法相同,但是用力不同。相同处表现为孔乙己一开始总是表现得十分清高,然后又在遭到酒客的嘲弄后表现得十分狼狈。两个片断用力不同,这是从用词不同上表现出来的。“不屑置辩”显然要比“不回答”更深入地刻画了孔乙己自命清高的神态。而在遭到羞辱后的狼狈状,片断二又比片断一更过之。“孔乙己你怎么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对一心追求功名的孔乙己来说伤害更大。
片断三:
时间:孔乙己一再遭到羞辱后。
事件:孔乙己教小伙计写“茴”字。
片断四:
时间:邻居孩子听到笑声后。
事件:孔乙己给孩子们吃茴香豆。
讨论要点:
(1)孔乙己对酒客的态度与对小孩子的态度明显不同,这是为什么?
孔乙己用不屑置辩的神气对待酒客,说明他是以读书人自居,自命清高,要在短衣帮面前显示自己与众不同的地位,同时也是为了对抗酒客的取笑,以掩饰自己的窘态。而小孩子不同,他们毕竟还比较单纯,所以孔乙己在遭到一再的羞辱之后,便指望在孩子身上找到一点自身的价值,其态度变得热情而诚恳。比如“做掌柜……”说明孔乙己受到科举影响,向上爬的思想意识根深蒂固,尽管是穷途末路,但还要在孩子面前炫耀毫无用处的所谓本领和学问。当然这也表现了孔乙己性格的另一面——善良,以唤起读者对孔乙己遭遇的同情。
(2)孔乙己的态度和小伙计的态度有什么不同?这又说明了什么?
这是一处对比鲜明的描写。一方面是小伙计的爱理不理,一方面是孔乙己的越说越起劲。相比之下,更能显出孔乙己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低下,显示出这个社会对不幸者的冷酷,即便是酒店的小伙计也难免被污染。
(3)四个片断中都有“之乎者也”之类的东西,即使对小孩子也是这样,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孔乙己死读书,读死书,中毒太深。虽然已是胡子花白的人了,科举的仕途对他来说已经毫无希望,但他仍然满口“之乎者也”,实在是画饼充饥,他的迂腐麻木可见一斑。
5.通过四个片断的比较分析,我们了解了孔乙己是怎样的一个人?
孔乙己是一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自命清高、好喝懒做,但心地善良而又穷困潦倒的旧时代的读书人。
6.孔乙己所处的社会是怎样的一个社会?
孔乙己所处的社会是一个被封建教育和封建科举制度毒化了的势利、麻木、毫无同情心的社会。
7.四个片断所写之事,是偶然发生的还是经常发生的?
经常发生的,孔乙己一再遭到心灵肉体上的折磨,成为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
四、拓展阅读
观看《阿Q正传》电影片断。
1.看了这个电影片断后,同学们把它和《孔乙己》再作一次比较,看看还能悟出些什么?相同点:
所处的环境都是在酒店,主人公都是被嘲弄的对象。
不同点:
(1)孔乙己:不屑一顾,显出读书人的清高;阿Q:好吹牛,好虚荣。
(2)孔乙己:面对旁人的戏弄,极力争辩,“之乎者也”,又羞又恼;阿Q:面对旁人的戏弄,依然洋洋得意,自以为是,即所谓的“精神胜利法”。
2.在影片中,阿Q有一个取钱买酒的动作,这和课文中的“排”有什么不同?
两个人付钱买酒动作的不同,和人物性格有很大的关系。阿Q是拿出钱来往柜台上一拍,显出虚张声势、洋洋自得的样子。孔乙己则是一副读书人的派头,却又手头拮据,于是来了一个斯斯文文的“排”。
3.孔乙己被耻笑后,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看了《阿Q正传》的影片之后,你觉得阿Q被耻笑后的神态是怎样的?
阿Q被耻笑后的神态是胜利者的微笑。
小结:阿Q和孔乙己,他们在酒店里都是同样使人快活,但阿Q是阿Q,孔乙己是孔乙己,思想性格的不同,决定了他们的表现也迥然不同。阿Q始终是那样洋洋得意,孔乙己则是一副狼狈相。他一次又一次地遭受着精神折磨和摧残,同时又受到丁举人这类通过科举考试爬上去的富豪们从肉体上实施的迫害,最后终于走上了穷途末路。
五、布置作业
1.设想
设想一下,孔乙己用手爬着走出成亨酒店后的情况。以“走出酒店后的孔乙己”为题,续写一个你认为合乎情理的故事,题目也可以叫《孔乙己后传》,还可以自拟。
2.漫画式的联想
中举后,孔乙己会像范进那样喜极而疯吗?孔乙己后来做官会清廉吗?
3.发挥想象写一篇情节生动的故事
(1)孔乙己中举后回到咸亨酒店;
(2)鲁提辖、孔乙己、范进偶然相遇,鲁提辖救了孔乙己,杀了丁举人,被范进治罪,孔乙己谒见范进,冒死救鲁提辖。
第二部分专业基础知识
一、积累运用
1.B[解析]A项:“怯生生(què)”应改为“怯生生(qiè)”;C项:“飞扬拔扈(hù)”应改为“飞扬跋扈(hù)”;D项:“做梗”应改为“做梗”,“唧唧喳喳(chā)”应改为“唧唧喳喳(zhā)”。
2.A[解析]心有余计的“计”应改为“悸”;纵横交措中的“措”应改为“错”。
3.C[解析]同日而语:同等看待,相提并论。相提并论:把不同的或相差悬殊的人或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混为一谈:将本质不同的事物相混淆,说成是同一事物。等量齐观:指把不相同的事物用同一标准来衡量,一样对待。
4.C [解析]A项中马致远是元朝人;B项中《济南的冬天》是老舍的作品;D项鲁迅的《故乡》是小说不是散文。
5.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6.A[解析]B项语序不当,鉴定应该强调的是被鉴定的事物的性质,所以改为“这头金
色牦牛是世界上发现的一种新的野生动物”;C项语序不当,将“构思奇特、巧夺天工”移到“令人流连忘返的前面”;D项句式杂糅,“应该洗净削皮”和“洗净削皮较为安全”两种结构杂糅,删掉“较为安全”。
7.C[解析]综合来看,几个句子的中心议题是“修辞学中的示现”,抓住前后的衔接词、照应词排序,第③句中的“后来”,照应前文的“本是”,①是对③具体阐释,④⑤②是总分结构,⑤照应后文的“同追述的示现相反”,也可用排除法,根据“预言的示现,同追述的示现相反”判定前面一句是⑤,AD两项排除,⑤句前是④;④句是总述句,后三句分别阐述“追述的”“预言的”“悬想的”,故②句应在⑤后。④⑤②排列的有BC选项,也可排除AD选项。例举杜甫诗句是为了说明“修辞手法”,根据语感,顺序应为③①,由此可选C。
8.(1)中学生上网可以获取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新知识和有用的信息。(2)上网能迅速了解国家大事。(3)上网能迅速查阅有关资料,帮助解决学习上的问题。(4)能利用远程教育网同步学习。(5)上网能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提高学习生活质量。(答出其中两点即可满分,其他答案如言之成理亦可)
9.王力先生认为,中国旧体诗的音乐美分为以音步、平仄相间构成的抑扬美和以同韵字来来回回地重复构成的回环美。
10.我喜欢投入大海的怀抱,我知道我如果不喜欢,便意味着我不理解奔腾的浪、热情的潮。
二、科技文阅读
1.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形象地说明了大脑对氧的需求量是很大的。
2.但否则 尤其
3.不能。有“明显”,让我们知道大脑供氧不足,大脑的代谢能力下降的程度以及记忆功能下降的程度,去掉则失去了语言的准确性。(能谈出“明显”一词表示的含义,并能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可得l分,讲明去掉之后的弊端得l分。)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三迁。(写出典故或俗语的得1分,讲明自己观点并且观点正确,语言流畅,得2分。)
三、文言文阅读
1.(1)选拔;(2)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3)才能高的低的都得到合理的安排;(4)趾高气扬,得意洋洋,手舞足蹈.得意忘形等;(5)在诸侯各国都有很大的名声。
2.D[解析]D项与原文文意不符。
3.诸葛亮推荐文武大臣的原则:忠诚、细心、能干、公正,久经锻炼和考验。晏子选用人才的标准:有了缺点能虚心接受意见,并及时加以改正。
四、现代文阅读
1.(1)歌声纤细娇嫩,婉转动听。
(2)歌声自由欢快,充满热情和生机,洋溢着对生命的礼赞。(“纤细婉转”与“热情欢快”是评分关键点。)
2.(1)连续发问体现了作者在城市里听到小麻雀的歌声后的惊讶、兴奋和激动。
(2)一连串的发问是歌者的歌声在作者心灵上荡起的思维涟漪,为下文展开联想,写童年记忆,进而凸显主旨埋下伏笔。
3.文章花了不少篇幅来写童年的记忆是有必要的。结构上写童年的乐趣,即是对上文“我”何以如此钟情于小鸟歌声的交代,又很自然地引出作者城市生活的空虚、孤独以及由此产生的诸多感慨,使文章思路清晰,承接自然,浑然一体。内容上,童年的记忆让作者回到无比温暖的故乡,与城市生活的空虚和孤独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深化了主旨。
1.古诗词赏析
(1)“入”字表现出河的生气,“摩”字突出了山的高峻。
(2)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为进一步抒情作了铺垫;第三句“泪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2.古诗文默写
(1)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2)山不厌高 水不厌深
六、现代文阅读
1.作者对普通人尤其是弱势群体生活的关注,充分展现了作者悲天悯人、宽广深厚的人文情怀,是作者对生命的悲悯和救赎,对生命本体的哲学思考。(意思对即可)
2.(1)对人类命运和社会的关注以及对人性的深层思考是作者创作的主要目的。
(2)作者对浪费生命、挥霍生命甚至破坏生命现象的揭示和痛惜,表明他极度关爱生命的人文情怀。
(3)作家用慈爱和悲悯的情怀,执著于对人类生命的关爱和拯救。
3.(1)作者想的是人们更迫切需要什么,她是一个视责任为天职的人。
(2)作者多年从医,有同病人携手与死亡斗争的经历。
(3)作者在藏北高原当兵十几年,深感生命的宝贵与短暂。
4.(1)作品《红处方》是对人类屡禁不止的吸毒现象的描写,揭示了人类普遍存在的人性弱点,很多电视台多次联系,作者迟迟不答应,可以看出作者对此部作品特别重视,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悲悯和尊重,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以及对人类自身发展的终极关怀。
(2)这样写进一步深化文章的主题,卒章显志。表达作者关爱人类、尊重生命的思想感情。
七、写作
例文:
因材施教。发展自我
“因材施教”,这是一个大家普遍接受的思想。成功需要汗水,需要付出,但更需要对学习主体客观的分析与了解。扬长补短,发挥自己的优势,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发展自我,实现人生价值。 兔子是短跑冠军不会游泳,这是由它先天条件决定的。而鸭子教练却逼着兔子、松鼠学游泳,工夫费了不少,但成效却不大!自已却还不明原因地嚷嚷“成功的90%来自汗水。加油!加油”!这是一个多么可悲的例子。试想,如果那只兔子不但没有学会游泳·反而把跑步的本领也给忘了,那又该怎么办呢?
有一篇文章曾写道:“不是任何竹子都能做成笛子,太嫩的竹子质地过于松软,无法咚出悠扬的笛声来。但它们不是没有用了,它们还可以发挥自己柔性强的特点,还可用作编竹席的材料!”倘若非要嫩竹做笛子,那想必是费力不讨好,别说像“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那样勾起客居者的思乡之情,恐怕是自己自娱自乐也嫌它声音太艰涩难听了吧!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因材施教,辩证客观地看待人和物,而不是一个模板育人办事,这样才能突出每个人的个性,使其成为自己领域中的“爱因斯坦”“毕加索”,而不是一个碌碌无为的庸人!
“因材施教”,发展个性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客观地分析我们的潜能,我们才能实现飞跃!最近一段时问,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就是是否文理分科。我想:作为一个学生当然要德、智、体全面发展,这是我们美好的愿望。但实际上我们每个人的先天条件不同,个人爱好不同,目标和愿望不同,因此很难实行一个模板的教育方式。让热爱文学、醉心于诗词歌赋的文学少年整天沉浸在物理、化学艰涩难懂的公式中,让精于严密推理的明日科学家整天哼吟着散发着发散性思维气息的散文长诗,这是多么难以想象!就像非得让陈景润写抒情诗,让李白研究数学公式一样,最后只能_心期望,终归要破灭!
发挥自己的优势,展现自己的个性。“因材施教”,让每一个人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扬长避短让我们都成为自己世界的“爱因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