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下午好:
我今天的说课篇目是《我若为王》。
《我若为王》高中语文第二册中第二单元的课文,在这个单元中,除《我若为王》外,还有《拿来主义》《庄周买水》《剃光头发微》等几篇杂文。它们除具有强烈的思想性、时代性外,作为议论文而言论,《我若为王》的假设论证;《拿来主义》的喻证;《庄周买水》的故事新编;《剃光头发微》的以小见大都是考场作文中经常可以利用的形式。
基于以上认识,并且也是为更好地落实“为考而教,以教带考”的教学理念,因此,本单元我拟从三个方面去把握教学目标。1、通过课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所涉及的思想内涵;2、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整合,把握作者的说理过程;3、了解作者的思想境界,拓展学生对社会现象的理解;4、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课文的学习,真正带动学生的写作;引导他们课外有意识的阅读杂文,提升学生的思想意识和写作技巧。
因此,本课在教学重点、教学过程的设计过程中,我设计时就考虑:除了帮助学生理解好文章的说理过程,就是让学生在写作中真正有所收获掌握,即从阅读到写作,学习杂文写作的方法。
教学方法上,我采用阅读、讨论、点拨的教学方式,设计为分三个课时完成,鉴于今天的特殊性,我把前两节课的内容压缩,因此,时间上是显的仓促了些。
第一节课:主要预习检测,明确目标,基本理解文章主题、结构、写作的突出特点。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文本问题。
布置作业:方案一:以我若为老师为题,编写写作提纲;这是为实现目标四而制定的。方案二:如何理解“奴性”和服从管理之间的关系?为什么要布置这个作业呢,因为在这节课的学习中,学生会弄不懂“奴性”和服从管理之间的关系,会以为服从管理就是奴性,所以这样布置。
第二节课:知识的拓展上,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从而完成从阅读到写作的教学。我有两个考虑:一、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掌握写作杂文的方法;二、通过作者的思想境界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
一、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掌握写作杂文的方法。
1、总结文章写作技法,推测作者的写作思路。
形象化说理是杂文创作的最主要的艺术规律,也是衡量杂文艺术的最主要的标尺。这篇杂文,正体现了这个特点。这篇杂文要批判王权观念和奴才意识,并不从正面落笔,而是从反面切入。作者充分发挥想像的作用,设想“我若为王”的种种情形,使读者充分认识到了王权和奴才意识的荒谬和可笑,比之正面着手,更具一种揭露的威力。
2、结合板书设计,完成学习目标四,即“体会‘虚拟幻想式’这一类文章的写作规律。”这点,在讲课中强调较多,就不再一一赘述。
二、通过作者的思想境界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
先来看看上节课的作业,奴性,是王权意识的产物,而所谓“王权意识”,就是将个人意愿无原则、无限制的上升为国家意志,王权是一种失去监督的权力,它必然会带来严重的后果,高压之下就必然导致奴性。而服从管理是服从集体意志。这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
结合现实,我们为什么要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呢?就是要避免王权意识,避免个人意愿无原则、无限制的上升为国家意志。就好比三个代表,是由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也只有写入宪法,才能成为国家意志。
作者聂绀弩对此有着深刻的理解,所以他从“自省”走向“自觉”,采取行动。他采取了什么行动呢?让学生分小组边读边议,读读议议。学生的分组读读议议,既是合作学习,又是探究学习,也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我们得出结论,破除奴性的办法是:“杀掉所有的奴才。”对此,学生的理解可能是单一的,所以必须让学生明确,这个杀掉有两个层面:肉体的毁灭和精神的改造。人是不可能杀光的,也是杀不光的。由此,我们可以作这样的推测:作者提倡的是对奴才进行精神上的改造,而不是对肉体的毁灭,是消除每个人的精神奴性,从而破除形成王权思想的奴性土壤而最终消灭奴性;从而成为最大的民主之王。
但是,或许是由于作者的局限性,作者并没有明确最大的王是一个什么样的境界,也可能是作者对于人性的认识还是具有非常善良和天真的一面。所以作者并没有表述,奴性的土壤铲除之后,新立的土壤又是什么呢?
毕竟,人既然杀不光,精神改造也是有一定的度的,有一个过程的,而且,人性总是有恶的一面的,所谓“本性难移”,所以我们“扬善隐恶”,所以要监督机制。就好比在网络上的人和现实中的人就两样,因为网络上缺乏有效监督。
同样,一个国家,一个组织,既不能是王权主义,也不可能是无政府的绝对自由主义。
在这里让学生,讨论,发挥,我们该怎么办?文以载道嘛!
我估计,学生基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那就是,有完善的法制,有公正的执法,有健全的监督体系。因为“权力一旦失去监督,就会变成一种罪恶。”
这时,我来补充:只有在提高公民素质的同时,完善监督机制,自然,奴才不杀自灭,人人当家作主,实现了真正的最大的王。如果在一个专制横行的时代,人们的心灵可能被奴化,也可能被毒化。如果不彻底争取到民主与自由,那么,“权”与“奴”的游戏就依旧会进行下去。
上述补充,是让学生明确不要片面的以为管理就是奴性,把奴性无限扩大。从而达到通过认知作者的道德品质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
(这次讲课采用了第一个思路,主要是结合这个班的学生在写作上还没有丢掉初中议论文的一些很不好的习惯,因此就引导他们向这个方向发展。)
第三节课:作文的修改及讲评。
最后,作业,之所以布置这样的作业,是从关注身边的教学考虑:我们缺少了独立思考的能力,那么,教师就有必要教会学生去思考。当然,由于学生还年轻,有的尺度上肯定把握不住,因此,教师只有在问题出来后,积极引导好他们,这也应该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我的说课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