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教师招聘网
首页 浙江教师 福建教师 江苏教师 广东教师 江西教师 安徽教师 北京教师 上海教师 天津教师 湖南教师 湖北教师 河南教师
河北教师 海南教师 重庆教师 贵州教师 辽宁教师 吉林教师 山西教师 广西教师 云南教师 陕西教师 甘肃教师 青海教师 四川教师
山东教师 内蒙古教师 黑龙江教师 宁夏教师 新疆教师 西藏教师 教师面试 说课稿 教案 考试大纲 教师招聘试题 特岗教师 教师资格考试
杭州教师  广州教师  长沙教师  南京教师  福州教师  南昌教师  教师考试大纲  教师资格大纲  政治资料  地理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师资格证考试 >> 中学教师资格试题 >> 内容

2013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练习卷及答案解析(2)

时间:2013-1-10 13:58:47 点击:

2013年中学教师资格证书考试教育学练习卷及答案(2)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相应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教育即生长”是教育哲学家(  )的观点。

A.赫尔巴特

B.皮亚杰

C.杜威

D.瓦•根舍因

2.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教育的主要内容是(  )。

A.六艺

B.八股文

C.自然科学

D.四书、五经

3.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孔子

B.荀子

C.孟子

D.墨子

4.我国正式颁布《义务教育法》的时间是(  )。

A.1957年

B.1982年

C.1986年

D.1990年

5.“为人师表”是说教师必须具备(  )。

A.专业意识

B.专业态度

C.专业技能

D.专业品质

6.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是(  )。

A.开设哪些科目

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

C.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

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

7.“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提出者是(  )。

A.赞可夫

B.维果茨基

C.皮亚杰

D.布鲁纳

8.“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特点。

A.示范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劳动方式个体性

9.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施的结果”的评价模式是(  )。

A.目标评价模式

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C.过程评价模式

D.成果评价模式

10.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测量的(  )

A.信度

B.难度

C.区分度

D.效度

11.一节课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  )。

A.组织教学

B.讲授新教材

C.巩固新教材

D.检查复习

12.德育的个体发展功能的发挥应注意(  )。

A.强调德育的外在强制性

B.注意功能实现的间接性

C.注重个体的享用性

D.尊重学习个体的主体性

13.班级文化是班级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出来的联合生活方式,不包括(  )。

A.班级环境布置

B.班级人际关系和班风

C.班级制度与规范

D.教师与个别学生的亲密关系

14.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统一多方面教育力量

15.(  )标志着课前的准备,也是上课时的备忘录。

A.教案

B.课时计划

C.教学方法

D.课题计划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写在相应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孔子的教育主张包括(  )。

A.兼爱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有教无类

D.教学相长

E.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2.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间接性的认识过程,具体表现在(  )。

A.由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B.借助工具认识事物

C.认识对象的间接性

D.认识方式的间接性

E.学生是不成熟的认识主体

3.关于综合课程,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是由两门或两门以上相邻学科的知识渗透、融合而成的课程

B.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与统一性

C.是基于各门学科内在联系编制而成的课程

D.它是针对学科课程而言的

E.可以取代学科课程

4.运用奖励和处分应注意的要求是(  )。

A.公平、正确、合情合理

B.与启发说服相结合

C.发扬民主

D.注重宣传和教育

E.坚持严格要求

5.如何建立良好的学生集体?其策略有(  )。

A.善于向学生提出教育要求

B.树立明确的共同目标

C.建设一支好的学生干部队伍

D.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

E.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教育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种_________社会活动。

2.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近代_________系统的形成。

3.中国近代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壬寅学制”及“_________”。

4.19世纪中叶,英国教育思想家_________提出了较为系统的课程理论。

5.校园文化的核心是_________。

6._________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工具,是传播知识和影响学生的重要手段。

7.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_________。

8.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提供学习内容,是教学策略研究的核心。目前认为主要有两条途径,即_________和问题化策略。

9.19世纪初,英国学校中出现了_________,这对班级组织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0.班会一般有三类:常规班会、生活会和_________。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狭义)教育

2.教育理念

3.班级授课制

4.德育

五、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简述教育学创立的标志。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3.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基本规律)有哪些?

4.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方法有哪些?

六、论述题(共13分)

怎样理解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答案解析

1.C

【解析】杜威是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是20世纪最伟大的教育思想家。他对教育本质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2.B

【解析】由教育发展史可知,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八股文。

3.C

【解析】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正是内发论的观点。

4.C

【解析】建国后,我国实行教育向工农开门,1986年正式颁布《义务教育法》。

5.B

【解析】“为人师表”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态度。

6.A

【解析】教学计划是学校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分科标准、编写教科书和设计其他教材的依据。其中心问题就是开设哪些科目。

7.B

【解析】维果茨基提出的。

8.A

【解析】“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特点。

9.B

【解析】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施的结果”的评价模式是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10.D

【解析】理解效度的概念,关键在于理解“效”,指的是能测出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

11.B

【解析】讲授新教材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新知识,是一节课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12.D

【解析】德育个体发展功能应注意尊重学习个体的主体性。

13.D

【解析】班级文化是集体问题,教师和个别学生的亲密关系不包含在内。

14.A

【解析】班主任的工作对象是学生,了解研究学生是他工作的中心环节。

15.B

【解析】由课时计划的作用而知。

二、多项选择题

1.BCE

【解析】“兼爱”是墨家思想,“教学相长”是《学记》提出的。

2.CD

【解析】教学过程是发展学生认识能力的过程。体现在认识对象和认识方式的间接性。

3.ABCD

【解析】综合课程是针对学科课程而言的,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与统一性,是由各门课程内在联系编制而成的课程。

4.ACD

【解析】BE分别是陶冶法、锻炼法的要求。

5.BCDE

【解析】建立良好的学生集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三、填空题

1.培养人

2.学校教育

3.癸卯学制

4.斯宾塞

5.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

6.语言

7.认识过程

8.结构化策略

9.导生制

10.主题班会

四、名词解释

1.(狭义)教育:狭义的教育就是学校教育。所谓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移动。

2.教育理念:是教师在对教育本职工作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

3.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4.德育:教育者依据特定社会要求和德育规律,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活动。

五、简答题

1.【答案要点】

(1)从对象方面而言,教育问题构成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受到了思想家或教育家们的特殊关注。

(2)从概念和范畴方面而言,形成了专门的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与范畴,以及概念与范畴的体系。

(3)从方法方面而言,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4)从结果方面而言,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家,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5)从组织机构而言,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

2.【答案要点】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

(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3.【答案要点】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

4.【答案要点】

(1)通过阅读学生的有关材料来了解学生,包括记载学生各种情况的登记表、统计表和学生活动成果记录表等。

(2)通过对学生本人或知情者的调查访问,从各个侧面间接地了解学生,包括谈话、问卷、座谈等。

(3)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的行为表现进行观察。

六、论述题

【答案要点】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二者统一在教学活动中。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

(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学生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是他们进一步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必要条件。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和质量,依赖于学生原有智力水平的高低。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让的内在机制。知识与智力的相互转化,应注意以下条件。

第一,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

第二,必须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

第三,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操作与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能力,提供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的时间和空间。

第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相关文章
  • 文武教师招聘网(www.wenwu8.com) © 2013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站长联系QQ:799752985 浙ICP备11036874号-1
  • Powered by 文武教师招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