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持
B.恒
C.愿
D.志
25.《菩萨蛮?黄鹤楼》(1927年春毛泽东)——“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下面是对这首词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九派”,水的支流叫派,相传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九个支派。“中国”,就是国中
B.“沉沉”亦作“沈沈”,深远貌。“一线”指横在眼前的京汉、粤汉铁路。“穿南北”即横穿南北
C.“酹”,用酒祭地。“把酒酹滔滔”是说把滔滔江水当酒,来祭奠大地
D.“莽苍苍”,迷茫的样子。“龟蛇锁大江”,是说龟山和蛇山夹江对峙,制约着翻滚的江流
26.有一位数学家说:“很难想象一个文理不通、错字连篇的人,能把逻辑严谨的数学内涵表达出来。”著名数学家苏步青说:“我从小打好的语文基础,对我学习其他学科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我还觉得学好语文对训练一个人的思维很有帮助,可以使思想更有条理。这些,对我后来学好数学都有很大好处。”人们赞誉苏步青为“数学诗人”。这段文字表达的是( )。
A.即使文理不通、错字连篇的人,也能把数学内涵表达出来
B.学好语文是学好数学的必备条件
C.数学家用亲身体会,明确地指出了学好语文的重要性
D.赞扬了“数学诗人”苏步青的惊人才华
27.去年李文同学参加市作文大赛,名落孙山,他很沮丧。语文老师对他只说了一句话:“这会过去的。”今年,李文同学又参加市作文大赛,获得一等奖,他可高兴了。这时语文老师还是对他只说了一句话:“这会过去的0 99对这段文字理解准确的是( )。
A.语文老师让李文学会忘掉一切
B.语文老师不关心李文的事情
C.语文老师认为成功和失败是一样的
D.语文老师教诲李文胜不骄败不馁
28.记得有人说过,一个人须从古今中外的作家那里去寻找和自己性情相近的人。一旦找到思想相近之作家,心中必万分痛快,灵魂亦发生剧烈震撼,如春雷一鸣,蚕卵孵出,得一新生命,入一新世界,于是流连忘返,乐此不疲,如受春风化雨之赐,终获学业大进之益。这个主张阐发了读书活动中一条基本规律。最能体现这段文字主题的是( )。
A.得一新生命,入一新世界
B.找到思想相近之作家
C.寻找和自己性情相近的人
D.流连忘返,乐此不疲
29.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于2011年4月14日在中国海南三亚举行,会后发表了《三亚宣言》。除了中国、俄罗斯、印度和巴西外,下列哪个国家作为金砖国家机制新成员参加了这次会晤?( )
A.苏丹
B.南非
C.罗马尼亚
D.乌克兰
30.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的网址是( )。
A.http:// www.chinadaily.corn.cn
B.http,//www、gov.en
C.http://cpc.people.corn.cn
D.http、//www.people.corn.cn
二、材料分析题(共2道题,每题20分,共40分)
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一小学某班,有一伙“小捣蛋”爱玩足球。为了玩球和看球赛,常影响学习,有时还迟到、旷课,甚至几次为了抢球和争夺场地,与别班同学发生冲突。针对这一问题,班主任组织这些“小捣蛋”成立了一个球队,选了队长,并制定了队规。此后,每天组织练球,在活动中练出了纪律、团结、意志和自我控制能力。问题:根据教育教学知识,谈谈你对该案例的认识。
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2000年11月13日,湖北省随州市某小学一名张姓四年级学生,在被班主任老师赶出学校后,在自己的家门口喝农药自杀了。这名学生被赶出学校的原因是学校没钱发教师的工资,镇里决定让每个学生把70元钱交到学校,并说这些钱将从家长向村里上缴的土地税里扣除。因为有些村民未交钱,所以学校就停课,将所有的学生都赶出课堂去向家长要钱,等交齐钱后学校再开课。年仅ll岁的张某在被包括班主任在内的4位教师赶回家,并说不交钱就不准上学,在其父母当天不在家的情况下,发生了前述本不该发生的悲剧。
问题:结合相关教育法律法规,谈谈你对该案例的认识。
三、写作题(共50分)
请以“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为题,写一篇论述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少于1000字。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教师没有体罚学生的权利。
2.B【解析】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关禁闭,这是由学生的人身自由权决定的。
3.C【解析】教师不得对学生进行谩骂,体罚或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这是由学生的人格尊严权决定的。
4.D【解析】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这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5.A【解析】结合中小学教师在职进修的特殊性,组织教师进修时,一般是以业余为主。
6.B【解析】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教科书审定制度。
7.C【解析】初等义务教育最早发端于欧美,普遍实施于19世纪末。
8.B【解析】教师最基本的权利是教育教学权。
9.D【解析】终身教育是现代教育的特点。
10.D【解析】我国义务教育的立法宗旨是发展基础教育。
11.A【解析】通过阅读文段可知,文段主要是在讲生活态度的问题,作者要告诉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选项A直接明确地指出了我们对待生活应有的态度,即作者意在告诉我们的内容,故选A。
12.B【解析】文段主要介绍了大规模信贷投放和通胀之间的关系。文段采用设问的方式,提出“大规模的信贷投放会引起通胀吗?”这个问题后,紧接着从“经济复苏不明显”和“伴随着经济复苏”两个背景人手对这个问题进行解答,从中可知,大规模的信贷投放与通胀的发生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故选B。
13.D【解析】文段主要介绍了如何发展市场经济的问题,B项与文段主要内容无关,故首先排除。文段意思是满足“真心希望发展市场经济”,“愿意按照资本创造与流动的规律办事”,“能够尊重多数国民基于现实的财产占有与处置权利”这三个条件,就能达到所有权合法化,从而创造出让合法财产灵活流动的环境,最终实现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就是说所有权合法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故选D。
14.C【解析】文段主要介绍了理学所倡导的偏重道德轻视事功倾向和过分的内省自律的消极作用。选项A并非理学的消极作用;选项8“理学所倡导的精神”范围过大,文段强调的是理学精神中的偏重道德轻视事功倾向和过分的内省自律的思想,并且“导致”这一说法也过于绝对;选项D宋、明两次亡于外族的原因并不是文段主要论述的内容。故选C。
15.B【解析】文段主要介绍了在当代的社会环境中,人们缺乏理性向道德妥协的意识,从而造成人们道德和信仰的缺失,而这种道德与信仰的缺失终会酿成不良的后果。因此,作者想要表达的是在现代社会中,人需要有信仰,理性需要向道德妥协,故选B。
16.B【解析】文段主要说明的是哥本哈根会议开在以低碳能源为特征的生态经济新时代即将来临之时。由末句“不管哥本哈根会议的具体结果如何,世界肯定将走向低碳经济的绿色发展道路”可知,低碳经济已是大势所趋,哥本哈根会议就是在这样一个大的时代趋势下召开的。故选B。
17.C【解析】文段的首句指出文化力的显现及发挥要通过一定的载体或媒介,即文化力具有依附性。接下来主要是对文化力的依附性进行具体论述,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