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保育者的工作是帮助教师做好一些教学辅助工作
B.保育者的工作是搞好卫生
C.保育者的工作是保证在园儿童吃好、穿好
D.“保中有教,教中有保,保教一体化”
二、简答题(共5道题,每题5分,共25分)
1.学前儿童性格的初步形成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2.幼儿自言自语有哪两种形式?如何对待幼儿出声的自言自语?
3.幼儿自制力的表现方面及影响因素有哪些?
4.简述幼儿教师劳动的特点。
5.简述幼儿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三、论述题(共2道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联系实际谈谈5~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2.论述托幼机构中幼儿教师做家长工作的常用方法。
四、材料分析题(共2道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请根据学前儿童言语功能发展的有关原理,对下面的案例加以分析。
强强是4岁幼儿,喜欢自言自语。搭积木时,他边搭边说:“这块放在哪里呢……不对,应该这样……这是什么……就把它放在这里作门吧……”搭完一个机器人后,他会兴奋地对着它说:“你不能乱动,等我下了命令后,你就去打仗!”
2.小宝已经3岁了。近些天,孩子的“言行举止”比较特别。比如,有一天老师带孩子做户外活动时,小宝突然说:“太阳公公一个人在天上,他会不会孤单啊?太阳公公有家吗?有没有爸爸、妈妈?”
小定特别不喜欢老师管他,总是“不听话”。比如,本来会自己好好地用汤匙吃饭,却故意把米粒撒一饭桌,用手捡着放到嘴里。不过小宝有时也挺可爱的。比、如,前天中午,老师帮小宝盛好饭,小宝一脸认真地说:“老师,你辛苦了。”
根据以上案例,回答下面问题:
(1)孩子的“言行举止”说明了什么?
(2)这个时期,幼儿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五、活动设计题(共1道题,共30分)
1.为幼儿园中班设计一个“使声音变大”的科学教育活动方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人的心理就是人脑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具体来说有以下三个要点;①心理是脑的机能;②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③心理的反应有能动性,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2.A【解析】玩水、玩沙是幼儿的天性,被称为“感觉运动游戏”,既可以锻炼手的精确性,又能够从中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幼儿从游戏中获得无限的乐趣。
3.A【解析】3岁左右的幼儿,距离知觉发展还不完善。这个年龄的孩子在走路时,让他跨过前面一条线,他往往踏在线上,因为把握不住其距离。
4.B【解析】新生儿最佳视距在20厘米左右。相当于母亲抱着孩子喂奶时,两人脸对脸之间的距离。
5.D【解析】幼儿形象记忆与语词记忆的差别逐渐缩小,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形象和词都不单独在儿童的头脑中起作用,而是有越来越密切的相互联系。一方面,幼儿对熟悉的物体能够叫出其名称,那么物体的形象和相应的词就紧密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幼儿所熟悉的词,也必然建立在具体形象的基础上,词和物体的形象是不可分割的。
6.D【解析】5~6岁的儿童想象的特点:①想象的有意性相当明显;②想象内容进一步丰富,有情节;③想象内容新颖性程度增加;④想象形象力求符合客观逻辑。
7.C【解析】出现最初的用语词的概括,是儿童思维发生的标志。儿童概括地反映客观事物的能力,是逐渐发生发展的。
8.A【解析】感觉和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知过程。两岁前儿童主要依靠感觉和知觉认识世界;且感觉和知觉在3~6岁儿童心理活动中占优势。
9.C【解析】新生儿的听觉反应强度和形式有较大的个别差异。
10.C【解析】由于幼儿晚期的情绪已经开始有内隐性,因此要求成人细心观察和了解其内心的情绪体验。
11.A【解析】在幼儿的行动中,动机和目的有时不是一致的。学习和劳动活动就属于这种情况。幼儿参加学习或劳动活动的动机,常常不是为了学习知识或获得劳动成果,而是为了得到成人的称赞,或者为了避免受人责备,有时是想要获得学习或劳动的用品。有的幼儿争着擦桌子,翻来覆去擦不完,他这种行动的目的是把桌子擦干净,动机却在于进行擦的动作。
12.A【解析】模仿性强是幼儿期性格的典型特点。
13.A【解析】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在幼儿的记忆中,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比重最大。
14.D【解析】攻击性行为也称侵犯行为,就是伤害他人或东西的行为,如打人、咬人、故意损坏东西(不是出于好奇)、向他人挑衅,引起事端。攻击性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挫折。挫折是人在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障碍或者干扰,使自己的目的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的情绪状态。
15.A【解析】遗传素质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①提供发展人类心理的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②奠定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16.A【解析】从社会文化学的角度来看,教育现代化分三个层面:物质及制度层面的现代化;内容及手段层面的现代化;观念层面的现代化。其中,教育观念的现代化是深层次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
17.B【解析】现代社会初期,学前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以发展儿童智力为中心。
18.D【解析】近代环境决定论极端重视环境和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环境决定论最早的代表人物是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
19.B【解析】古埃及到了古王国末期和中王国时期,由于贫富差异的加剧,学前教育是皇族子弟为继承皇权和登上最高统治者的宝座,除了年幼时期有专人喂养外,稍一懂事,就要进入宫廷学校学习。宫廷学校是融学前教育和初等教育为一体的一种教育形式,是由国王(法老)在宫廷中专门开设的,邀请僧侣、官吏、文人、学者任教,有时法老亲自传授。
20.A【解析】裴斯泰洛齐在总结自己的教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强调指出:“教育的主要原则是爱。”
21.B【解析】反复询问不属于幼儿的学习兴趣。
22.A【解析】通过比较研究发现,早爬的婴儿比起晚爬的甚至不爬的婴儿来说,在运动知觉、空间认知以及智力发展等心理方面表现得相对优越。
23.A【解析】夸美纽斯主张发展儿童的感觉,让儿童在大自然中通过观察学习,把感觉形象地比喻为“记忆的最可靠的仆役”,认为人只有通过感觉的直观,才会获得深刻的印象,从而有助于记忆的发展。
24.D【解析】众多理论研究证明,6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早期良好性格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能够为以后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25.C【解析】幼儿园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不得少于2小时。
26.C【解析】爱是幼小儿童身心健康的精神需要,爱学生是教师都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只有爱孩子才能教育好孩子。
27.D【解析】幼儿园环境育人的特点有:设置的目的性、范围的弥散性和时间的长久性、影响的渗透性。
28.A【解析】幼儿园是集体教育,师生比例为1:15或者1:20。也就是说一位成人负责照顾1~20名幼儿。
29.C【解析】小班幼儿活动室墙面的布置要适合小班幼儿的身高,一般以幼儿的视线能够看清楚为宜。如果是供幼儿操作的墙面,则要在1米到1.3米之间。
30.D【解析】保育者是辅助教师负责婴幼儿保健、养育和协助教师对婴幼儿进行教育的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保育者要时刻注意贯彻“保中有教,教中有保,保教一体化”的原则,在对幼儿实施保育过程中穿插教育活动和要求,在日常生活中贯彻相关的教育原则和要求。
二、简答题
1.学前儿童性格的初步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儿童的性格已经表现出明显的个别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儿童行为的各方面,使孩子在不同的场合、不同方面的行为都显示出较强的一致性。如对幼儿日常行为的观察就可以发现每个孩子的典型特点。
(2)性格是一个多侧面的结构,儿童性格的初步形成是针对那些较低级的性格因素而言,而对于人的性格有决定性影响或成为性格的主要特征的高层次的因素还远未形成。
(3)儿童性格的发展具有明显受情境制约的特点,儿童的性格反映外界的环境影响。
2.(1)幼儿自言自语的两种形式。①游戏语言:这种语言的特点是比较完整、详细,有丰富的情感和表现力。儿童一面做各种游戏动作,一面说话,用语言补充和丰富自己的行动。②问题语言:这种语言的特点是比较简短、零碎,常常在遇到问题或困难时出现,表示困惑、怀疑、惊奇等。然而,这时所提出的问题,并不要求别人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