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请你谈谈看法?
2. 一次,你走进教室,看到学生在黑板上画了一幅关于你的漫画。同时学生们在纷纷议论:“啊,真像,真像……”你将怎么处理?
3. 新课标中提到学生和教师是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请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自己以前学的时候只要心里明白、会做了就好,教别人的时候却要前前后后、脚脚落落所有的知识点,以及这个知识点的衍生都要了解。特别是知识点的衍生都 知识,就好象9宫格,自己学的时候只要知道中间这格,教别人的时候却要把其他8格也了解,更甚至这八格中每格的周围8格,类似扫雷游戏。教育学家曾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我们是人民教师,我们肩负着教育跨世纪的建设价值规律的历史重任。但在这个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知识、技术的更新可谓是一日一个样。教师还老是只会用粉笔加口水,照本宣科地进行教学,大部分学生会“吃”不饱。现代媒体能够同时获取、处理、编辑、存储、展示包括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不同形态的信息,它进入课堂,超越了教育、教学的传统视野,使课堂冲破了时空限制,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加了教学的密度和容量,能创造出使知识、学问来源多样化的文化教育环境,为学生个性、素质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天地。通过录像、实物投影、电脑等形式进行再现,让学生可以亲眼目睹,亲自体验。既能激发兴趣,又能开拓视野, 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
2、你可以开个玩笑,说画得不错,分析一下漫画中你的特点,然后让孩子就此写一篇描述你的文章。你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说其实这位同学还是蛮有画画天赋的,美中不足的是(说出哪里画的比较过分,不符合实际的地方).这位同学可以再画得真实些吗,画得更完美后,如果愿意的话送到我的办公室,让我收藏起来. 你还可以花10分钟时间,让大家画你的画像,比比谁画的最好,给予适当的奖励。
3、你遇到这样的事也不要生气,同学还是孩子嘛 学生与教师是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随着新课改精神的推广和学习,在新课标的实行过程中,中学教育中智力因素培养和非智力因素以及优秀人格的培养孰轻孰重的问题,到底那个才是教育之本的问题,正在被人们所普遍关注;新课标是要坚持原来的教授知识为主,还是切实从学生本身的素质培养入手,已经成为新课改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在此我们将就这个问题进行探讨,希望能对课改有所帮助,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 自我意识 人文因素 非智力因素 学习现在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一种追求自身提高的必要手段和途径,人们也正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和学习知识的紧迫性,但是我们需要学习的是什么?什么才是我们最应该学习的?特别是对于中学生来说,学习什么才是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呢?
庄子曾经说过:“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而且他老人家还告诉我们“不离于宗,谓之天人。不离于精,谓之神人。不离于真,谓之至人。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道为门,兆于变化,谓之圣人。”我们不难看出,庄子认为知识应该是要围绕生命的,而且知识是要为生命服务的,而不是相反的。现在的中学教育也应该是这样的,围绕中学生本身的成长和发展,真正的做到以人为本,不要因为对知识的追求而忽略甚至放弃对于学生本身的教育。因此,我们要在中学教育中突出学生优秀人格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做到以人为本,实现人文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的素质。
一、中学生的心理研究——教师的责任 青年学生虽然走过了少儿时期,但刚刚萌发的“自我”意识还处在感性的、形象化的幼稚阶段,缺少个体的主动性,身心接受的社会化影响往往局限于父母、家庭成员和老师的(比较)狭小的范围。随着年龄的增长,人格心理逐渐融入社会化过程,由家庭教育逐渐增加了一些社会化教育渠道,值得重视的是学校的具有知识性、计划性、系统性的正规教育。这个时期就是人的初次社会化的完成期,即把一个尚未完全具备社会成员资格的人类个体转化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 青年学生完成自然生理过程以后,由于思维的发展使全部认识和行为表现出更大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他们的记忆也更多的采用理解的、逻辑的方法,通过大脑的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的活动,来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思维发展也由形式逻辑思维走向辩证思维的过程。由于学校的正规教育,使之更多地利用理论思维而不仅仅是经验思维,从而表现出思维的独立批判性和思维的创造性,并表现出自我意识的强化。我们这里说的自我意识也叫自我感觉或自我评估等,是指个体自己对自己的认识,这种认识往往以信心或信念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对个体的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心理学研究表明:自我感觉良好的人一般都会有较好的行为效果。 自我意识的强化,也就是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等意识的产生和逐渐增强。由于青年时期是集中接受知识教育、品德教育以及比较广泛接触社会经验时期,都有一种主动感受生活、体验生活的欲望,强烈的好奇心和参与欲,使之渴望清晰地把握自己内心的活动,主动地根据自我意向进入社会角色,从而产生一种“自我角色认同”的趋向。 基于这样的中学生的心理状态,学校以及教师在与学生接触交流中,特别是在教学过程当中,对于学生的影响可谓是巨大的,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教师要切实担负起培养学生优秀人格的使命,做到培养的学生都是人格健全的,而且应该进一步要求这种人格应该是优秀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认识到他们面对的是学生,必须冷静思考青少年成长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不能受社会某些思潮的影响。扎扎实实地做好基础教育工作,是教师的责任,不仅要讲奉献,更要讲责任。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工作中应强调以人为本,无论是在课题的研究中,还是教育改革的实践中,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学生的心理,了解他们的需求,开发非智力因素,发展学生特长,以促进全面发展。
二、人格教育的实现 要实现人格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在教育过程中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情感体验。培养优秀人格的教育强调民主的教育态度(如尊重、接纳、信赖),这一教育是学生在感悟、体验的过程中完成的。而通过生动的活动,设置特殊的情境,更有利于学生的情感在体验、感受中发生变化,重新调整思维,提高认知、判断能力、实现教育效果。因此,开掘课程教材中人文因素和教育功能对实现人格教育非常重要。现在新课程改革对教材作了很大的调整,人文主义的因素大大增加,给教师留出了更大的发挥的空间,同时也给教师对学生进行优秀人格的培养创造了更为完备的条件。而且新课标要求学生的介入,改变原来以老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在教学活动中融入学生,把老师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教育意思的传授,变为学生对于知识的发现和对其中的人文因素形成自身的独立的认识,而不再是同一的标准化的生产道德标准。任何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其成功与否。一切教学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参与才能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精神财富。 此外,为了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优秀人格,还应该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鼓励。对于学生的创新和独特的认识及观点要给与及时地合适地鼓励甚至赞扬,积极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通过对学生的鼓励,把教学过程变成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能力和评估自身能力的最佳选择。
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高曼,在《情绪智力》一书中,明确指出一个人的成功,智力因素(又称智商IQ)的作用只占20%,而非智力因素(又称情商EQ)的作用要占80%。情商包括五个重要方面的情绪和能力。 1、 认识自身的情绪和能力 2、 控制自我的情绪和能力 3、 自我激励的情绪和能力 4、 认识他人的情绪和能力 5、 人际关系管理的情绪和能力 从一定意义上来讲,非智力因素是成功人才的基本条件,也是人生决胜的关键。EQ和IQ相比,它有一个显著特点是,它与遗传无直接的关系,不受先天的局限,主要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培养而获得,并随着人生经验的丰富和学习的增长而提高,特别是在早期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对于培养一个人的EQ尤为重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如果有这种认识,并能付诸行动,那么,我们就为培养成功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美国道尔顿中学被称为“天才的摇篮,哈佛的熔炉”,他们总结出的教育理念中,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孩子的初期教育条件中,最重要的不是增加孩子的知识,而是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孩子的教育,最根本的不在于智商的高低,而在于他们快乐地学习”。他们提出了一个具体的措施:每个孩子都要订一个具体的学习计划,把各种活动安排在时间表上,老师的任务就是帮助、检查、督促学生按计划去完成。他们还发现一个现象,善于安排时间,并能按计划有效利用时间的人,将来就是成功者。从这里,我们看到培养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合理安排时间、坚决执行计划等优秀品质等非智力因素是何等的重要!
对于早期的学校教育而言,学生只有具有了个人独立的能力才能真正实现自我的学习和对于知识的完整的把握和应用。就像前面说到的情商的五个方面,我们在早期的教育中就是要突出这些方面,让学生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学会从细微之处来看待自己和他人,要能知己知彼,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同时也要学会正确认识和评价他人的优缺点;要学会发现和了解自己的不良情绪,并学会很好的控制这些不良情绪,增强自身的自控能力;此外还要学会和周围环境的融合,学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也是我们的教育中应该强化的一点。
此外,作为教育工作者,对于学生兴趣爱好的开发,对于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思维习惯的培养,都应该提到教育的优先地位,这些能力、爱好和习惯的养成,并不像知识掌握那样具有可观察和可考核性,但是这对于学生的发展甚至学生整个人生都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在中学教育过程当中,应该积极要求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把课堂和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充分的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思维习惯,使其成为真正的学习者和应用者,而不是仅仅作为书橱。在此期间还可以加入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动手能力培养,积极引导学生从实践中学习,注重各方面能力习惯的培养和养成。也只有在这些方面引起了充分的重视,才能把学生引上正确的学习发展道路,为学生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真正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综上,我们从学生心理发展角度入手,简要阐述了优秀人格和非智力因素培养的重要性,并就其培养作了初步的讨论,希望能够引起广大教师关注,并积极参与到新课改的进程中来,为中学教育改革尽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