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
(共40题,参考时限30分钟)
本部分中每道题包含一段话或一个句子,后面是一个不完整的陈述,要求你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来完成陈述。注意:答案可能是完成对所给文字主要意思的提要,也可能是满足陈述中其他方面的要求,你的选择应与所提要求最相符合。
请开始答题:
1.新兴的光子产业首先在通信领域找到了突破口。信息传输的主要媒体曾经一度是电子,然而,由于采用光子传输信息,能够获得比电子传输更高的效率,因此,新兴的光子通信大有取代电子通信的趋势,在光子通信中,最有发展前途的是全光通信。
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 )。
A. 光子传输信息效率高
B. 光子产业最先落脚的领域是通信领域
C. 光子通信已经取代了电子通信
D. 全光通信最有发展前途
2.所谓“全光通信”,是一种全新的,无需进行任何光电变换的光波通信。在全光通信系统中,图象和话音信息直接变换为光信号,并在传输媒体中传输。在摄象光学系统、光纤系统和接收光放大系统组成的全光通信系统中,由于不要求光电变换,所以没有任何电子元件,信号失真小,能够在100℃以上的高温环境中连续工作,是理想的通信方式。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 全光通信无需进行信息转换
B. 全光通信系统的信息媒体是光波
C. 全光通信系统中没有电子元件
D. 全光通信信号失真小,因为没有光电转换
3.桥是种固定建筑物,一经造成,便屹立不动,可以千载不移,把它当作见面标志,应当是再准确不过的。《史记•苏秦列传》里有段故事:“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柱而死。”他们之所以约定在桥下相会,就因为桥是不会动的,但是,这里所谓不动,是指大动而言,至于小动、微动,它却和万物一样,是持续不断、分秒不停的。
根据文意,对“桥是不会动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桥不会移动,处于完全静止的状态
B. 桥在有重车疾驰、巨浪冲击时是岿然不动的
C. 桥上无车无人,只有本身重量时,它不发生变形
D. 桥小动、微动不止,但人们察觉不出桥在空间的变化
4.也许正是因为海豚对人类的友好态度,使我们施予它们从未给任何其他动物的东西——部分地把自己的道德规范惠及于它们:禁止猎杀海豚。令人注意的是,当通过此类国际公约时,不需要特别地去说服谁。这对所有的人来说很自然。如果有人对您说捕杀了一条鲨鱼,你的反应会很平静。可如果您听说有海豚被捕杀了呢?那可就不一样了!用鲨鱼翅烧的汤自然是珍馐美味,可哪个正常人会同意吃海豚?
对本段信息理解和推断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禁止猎杀海豚的国际公约的制定,源于海豚对人类的友好态度
B. 禁止猎杀海豚的国际公约的制定,源于人们将海豚纳入自己的道德规范
C. 禁止猎杀海豚的国际公约被通过,是因为海豚的味道没有鲨鱼翅鲜美
D. 禁止猎杀海豚的国际公约出台后,人类又制定了针对其他动物的类似的国际公约
5.人类喜欢海豚。这表现在许多小事上,比方说,世界上所有与海豚常在一起的人不叫驯兽员,而被称为训练员。第一,这是出于尊重并把海豚同其他动物区别开来。第二嘛,驯兽——一种糖果加鞭子的驯化方法,以肯定和否定的方式对动物进行强化训练,即奖赏和惩罚。而海豚是唯一一种不能被惩罚的动物,只用正面肯定的强化方式——训练。
不属于文中画线部分理由的一项是( )。
A. 这是出于尊重并把海豚同其他动物区分开来
B. 海豚是唯一一种不能被惩罚的动物,只能用正面肯定的强化训练
C. 这是由于人类喜爱海豚
D. 这是因为海豚需要用奖赏和惩罚的方式进行训练
6.我再不被失败所惑了,再不被成功所狂了,再不为老死而悲了,再不为生儿而喜了。我能知道我前生是何物所托吗?能知道我死后变成何物吗?活着就是一切,活着就有乐,活着也有苦,苦里也有乐;犹如一片树叶,我该生的时候,我生机勃勃地来,长我的绿,现我的形,到该落的时候,我痛痛快快地去,让别的叶子又从我的落疤里新生。
根据这段文字我们知道( )。
A.提倡及时行乐的人生观B.以一种消极的态度面对生活
C.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D.不能患得患失而停止前进
7.僧人问:“既然你什么都看不见,那你为何挑一盏灯笼呢?”盲人听了,就得意地说:“虽说我是盲人,我什么也看不见,但我挑了这灯笼,既为别人照亮,也更让别人看到我自己,这样,他们就不会因为看不见而碰撞我了。”苦行僧听了,顿有所悟。他仰天长叹说:“我天涯海角奔波寻觅我佛,没想到佛就在我的身边哦!人的佛性就像一盏灯,只要我点亮了,即使我看不见佛,佛也会看到我自己的。”
从这段文字我们不能推出的是( )。
A.为别人着想,实际上就会惠及自己
B.盲者安然的心态是他对佛的透彻的参悟和理解的表现
C.苦苦追寻的理想、信念往往寓于我们身边的平凡小事之中
D.只有先照亮别人,才能够照亮我们自己
8.天上的月亮每月也不过有几日之圆,天空和大地也不是总充满白昼而没有黑夜,一年四季除了春夏也还有严寒的冬天……自然天地尚且如此,那么,作为它的派生物——人生,也是一样。
这段文字强调的是( )。
A.自然界的规律B.任何事物都有缺憾
C.人生也是有缺憾的D.需要正确对待自然的缺憾
9.有的人有一个轰轰烈烈的生,却留下一个默默无闻的死;有的人有一个默默无闻的生,却有一个轰轰烈烈的死。有的人显赫一时,却只能成为匆匆的过客;有的人潦倒终生,却成为历史灿烂星空的泰斗。
这段话谈论的是( )。
A.人的生命价值B.人的生活方式
C.人的地位区别D.人生变幻无常
10.在世事的喧哗和纷扰中,我们常常忘掉自己的心灵。也许现代社会太多的艰难也太多的诱惑,太多的障碍也太多的机遇,太多的失落也太多的可能,我们被拥塞其间,不得喘息;那些功名利禄荣辱得失是非利害都是牵动我们的绳子。就这样,终日浑浑噩噩或兴致勃勃地忙碌不停,哪里还会顾及无形的存在于我们身上的那个心灵?
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知道,“世事的喧哗和纷扰”不包括( )。
A.艰难与诱惑B.失落与可能太多
C.浑浑噩噩或兴致勃勃D.功名利禄与荣辱得失
11.基因污染是环保新概念。这个概念的形成和提出具有深远的意义,它反映了人类的预警意识,生物繁殖的本质是基因复制,而基因污染是在天然的生物物种基因中掺进了人工重组的基因。这些外来基因可随被污染生物的繁殖得到增殖,再随被污染生物的传播而发生扩散。因此基因污染是唯一一种可以不断增殖和扩散的污染,而且无法清除。这是非常特殊又非常危险的。
下列对基因污染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基因污染是反映人类对环境的预警意识的环保新概念
B.基因污染是因掺进了人工重组基因而不断增殖扩散又无法清除的污染
C.基因污染的本质是基因复制,它是一种非常特殊非常危险的污染
D.基因污染是发达国家企图利用发展中国家进行新作物的安全试验
12.人类相当多的科学发现和发明创造都是受到自然启发而产生的,人类模仿自然当然不乏杰作,比如,对大凤蝶的观察发现,它的翅膀上布满了无数斜着向下凹陷的小坑,反射不同的颜色。但人眼的局限决定了只能感受到大凤蝶的翅膀是绿色的。
下列有关大凤蝶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凤蝶的翅膀上有无数向下凹陷的小坑
B.大凤蝶的翅膀能反射不同的颜色
C.人类的眼睛无法辨认大凤蝶翅膀的颜色
D.大凤蝶的翅膀的颜色大多数时候是绿色的
13.盛世爱马,末世爱驴。“欲饮琵琶马上催”,这是初唐诗人王翰的句子;“细雨骑驴入剑门”,这是南宋诗人陆游的句子。诗人的话当不了真,何况还是酒话。因为这两个句子前,是“葡萄美酒夜光杯”和“衣上征尘杂酒痕”,都喝过酒了。把这两个句子一比,骑驴的陆游即使豪放,也显出几分落拓。马也好,驴也好,只是到了诗人那里,他更爱的是酒。所以有了李白的“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了。
这段话的主旨是( )。
A.盛世爱马,末世爱驴
B.诗人的话不可当真,何况是酒话
C.马也好,驴也好,诗人更爱的却是酒
D.南宋陆游虽然落拓,但他却正是末世爱驴的典型实例
14.磁,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从电子设备、电力系统到通讯自动化控制,无处不用到磁效应和磁性材料。而随着磁技术的发展,其应用范围更扩展到生物科学、农林科学及至新兴的环境科学等领域中。
从这段文字我们不能推出的是( )。
A.磁的应用范围会越来越广B.新兴的环境科学也可能存在磁现象
C.日常生活中都是磁的现象D.磁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15.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
A.批判“送去主义”者自诩“丰富”、“大度”的愚昧
B.揭露帝国主义者侵占中国资源的罪行
C.说明中国煤炭资源即使丰富,也会有开采完的一日,所以不能一味“送去”
D.揭示“送去主义”所造成的祸国殃民的严重危害
16.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
A.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及其意义
B.马克思所发现的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及其意义
C.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是基础
D.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
17.许多学者都谈到“勤”和“恒”这两者的重要性,我深有同感。假如有人问:治学有没有诀窍?那么我想,勤和恒就是最基本的诀窍。勤能补拙,业精于勤,这是中国的古话。无数事实证明,任何一个人的任何一点成就,都是从勤学、勤思、勤问中得来的。当然,勤和恒是不可分的。事实上,勤字中间就包含了恒的意思,譬如我们劝人多读书,决不是希望他读一本书,读一天书,而是希望他天天读,持之以恒,把每天读书养成习惯。
这段文字主要谈论的是( )。
A.“勤”和“恒”的重要性B.治学的诀窍
C.“勤”和“恒”不能分开D.勤能补拙,业精于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