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A。解析:合作模式最能体现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2.【答案】B。解析:儿童的各种生理和心理能力的发展、成熟,虽然依赖于明确分化的生理机能的作用,但在总体发展水平方面,却又表现出一定的机能互补性特点,以协调人的各种能力,使其尽可能地适应自己的生活环境。这种协调性,是具有生理缺陷的儿童发展的重要保障,使这些儿童不至于因某种生理机能的缺陷,而严重地阻碍其整体发展水平的实现。这一规律,也是对残疾儿童进行教育的重要依据。
3.【答案】D。解析: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原意为:桃树李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体现了榜样法。
4.【答案】C。解析:负强化是通过消除或中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5.【答案】D。解析: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最低是生理需要,最高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6.【答案】C。解析:传统教育认为教学中要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及以课堂为中心,其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现代教育认为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以经验为中心及以活动为中心,其代表人物是杜威。
7.【答案】C。解析: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教师创设的情境一般包括生活展现的情境、图画再现的情境、实物演示的情境、音乐渲染的情境、言语描述的情境等。
8.【答案】B。解析: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洛克在他的《教育漫话》一书中提出了“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卢梭在其代表作《爱弥儿》提出人的本性是善的;德国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9.【答案】C。解析: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内容非常多,主要有八方面的工作:了解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建立学生档案、个别教育、班会活动、协调各种教育影响、操行评定、写好工作计划与总结。认真了解和研究学生特点是班主任工作的开始。
10.【答案】D。解析: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从它与现实的关系,可分为幻想、理想和空想。
11.【答案】D。解析:变式练习是学习程序性知识的必要条件,它是指在其他教学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变化概念和规则的例证。
12.【答案】C。解析:理想和空想都属于想象。
13.【答案】A。解析:班主任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的行为表现进行观察,这种了解方式最为直接,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学生的真实状态,是班主任了解学生最基本的方法。
14.【答案】B。解析:“乐”强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情感体验。
15.【答案】B。解析:各学科知识共同构架起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体现了学习的渗透性。
二、填空题
1.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3.直觉动作思维 4.平等;相互促进
5.人本主义心理学 6.无意注意
7.内在的逻辑性;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8.课程标准;过程与方法
9.“个性发展” 10.系统脱敏疗法
三、判断题
1.【答案】×。解析:该观点只强调了学生是教育的对象,而忽视了学生是自我教育与发展的主体,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
2.【答案】√。解析:这句话在心理学理论中说明认识过程与情感过程是密切联系的,认识过程是产生情感的前提和基础;情感过程又对认识过程具有反作用。
3.【答案】√。
4.【答案】×。解析:因感兴趣而学属于内在动机。
5.【答案】×。解析:顿悟说认为学习不是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而是突然的顿悟。试误说认为学习的进程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两者有对立,但是均属于认知学习理论,并不是相互排斥。
6.【答案】×。解析:激情是指个体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
7.【答案】×。解析:该观点属于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只看到教育目的受社会生产方式的制约,而忽视了教育目的也受人的发展需要制约。
8.【答案】√。
9.【答案】×。解析: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因此学校的教育任务除了让学生升入高一级的学校之外,还要教会学生更多各个方面的知识,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崇高的理想、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等。
10.【答案】√。
四、简答题
1.【答案要点】
(1)在教学观念上,真正确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
(2)将培养学生具有全面、和谐发展的素质作为教学目标;
(3)在教学内容上,着眼于课程的综合化;
(4)在教学过程上,着力于奠定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
2.【答案要点】
(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
(2)综合评价应注重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元化;
(4)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5)注意过程、评价、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3.【答案要点】
(1)教育机会平等;
(2)教育权利平等;
(3)教育资源平等。
五、论述题
1.【答案要点】
(1)课程是指为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涉及教学过程中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的问题。
(2)从教育的角度讲,课程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课程是实施培养目标的蓝图;课程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课程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3)课程内容的质量直接影响乃至决定学生智力、品格、体质的发展,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课程改革因此应提高到关系国民素质和国家未来竞争能力这样的高度来认识。
2.【答案要点】
复习是增强记忆,克服健忘的有效途径,具体方法有:
(1)及时复习;
(2)过度学习;
(3)合理选择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
(4)排除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干扰;
(5)复习的方法、方式多样化;
(6)动员多种感官参与记忆。
3.【答案要点】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智力是由至少七种心智能力所组合成的多元架构,分别是:语言、数学、空间、身体运动、音乐、人际与内省等。由于这些能力各自的强度不同,所以每个人都有其独特性。运用这一理论,分析我国的教育教学问题,应树立以下教育理念:
(1)积极乐观的学生观;
(2)全面发展的学生观;
(3)鼓励学生特殊才能的充分展示;
(4)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5)帮助学生将优势智力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弱势智力领域。
六、案例分析
【答案要点】
(1)上述案例表明:现代教育应注重孩子自信心的培养,因为自信能将一个人的全部潜能调动起来,使人不断努力并走向成功。作为教师,须善于发现孩子的自卑或不自信的现象,利用自己
教育影响力来激发孩子的自信,帮助其树立自信,为孩子的成功奠定基础。教师不再作为“道德说教者”、“道德偶像”,而是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催化剂,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
(2)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教师应关注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学生。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
(3)珍妮的例子还表明了人本主义心理学关于人性的观点。人天生具有自我实现和向善的倾向且具有建设性,只要提供适当的环境和机会,人性就能够不断向善、美的方向发展。人总是追求自我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