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教师招聘网
首页 浙江教师 福建教师 江苏教师 广东教师 江西教师 安徽教师 北京教师 上海教师 天津教师 湖南教师 湖北教师 河南教师
河北教师 海南教师 重庆教师 贵州教师 辽宁教师 吉林教师 山西教师 广西教师 云南教师 陕西教师 甘肃教师 青海教师 四川教师
山东教师 内蒙古教师 黑龙江教师 宁夏教师 新疆教师 西藏教师 教师面试 说课稿 教案 事业单位招聘 公务员考试 特岗教师 教师资格考试
长沙教师  南京教师  教师考试大纲  最新公务员考试 最新教师招聘信息  最新事业单位招聘信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说课稿 >> 高中语文说课稿 >> 内容

高中语文说课稿: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陈奂生上城》说课稿范例

时间:2013-12-28 18:13:39 点击:

<<陈奂生上城>>说课搞

说课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第三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小说在整个中学语文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高中语文教材的一个重要的板块,而教材中的选篇往往多以生动的情节、典型的人物和深刻的主题作为样板。它是高中阶段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兴趣及提升鉴赏水平的最好借鉴。作为当代小说名篇《陈奂生上城》,情节安排巧妙、人物形象典型、主题深刻又富有多元性,虽在单元教学中作为自读篇目,但在引导学生鉴赏,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上仍是非常好的借鉴。

2.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及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教学大纲,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①领会小说独具匠心的情节安排、辩证特色的主题,陈奂生这个新时期初期的农民形象的典型意义。

②了解我国小说揭示人物心理的传统手法。

(2)能力目标

①引导学生根据作家透露的对人物的感情倾向,对人物形象作理性的分析,提高学生对人物形象从感性到理性的分析能力。

②培养学生比较准确地理解作品主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

在物质生活富裕的今天,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精神品位,做一个积极向上,胸襟开阔的当代人。

3.教学重点

(1)体会情节安排中耐人寻味的伏笔。

(2)能具体分析本文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及推动故事情节的作用。

4.教学难点

分析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和探讨小说的主题思想。

二、教学对象分析

我的教学对象是进入高二已半年的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认知已有一定的水平,但在主动鉴赏、探究方面还有很大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力求层层设问、由浅入深,化抽象为具体的探究文章的主题,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三、教学过程分析

1.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设计问题:一辈子节衣缩食的乡下人陈奂生进城做点小买卖赚几个小钱,但误打误撞的“奢侈”光了,身无分文的回家,该如何向老婆大人交代呢?

设计意图:以算账的方式导入,一可点燃学生的求知热情,二可化繁为简,抽出本文的关键内容,使学生较快地从整体把握全文,三可自然地引出下文(后面内容网络上没有)

(我个人的做法是:过程的第一环节:算帐.(解决情节问题)第二环节:付了5元钱前后的表现分析.(解决人物个性问题)

(教学过程可以参考按下内容来具体设计)

师:今天我们学习《陈奂生上城》(人教版高中语文第4册第7课)。小说的结局,我们已经知道,他担心他老婆要跟他算帐。那么回到家,他肯定要交给老婆一本帐。这本帐他应该怎么交待呢?(学生饶有兴趣地翻看课文,组合零星的帐目数字,并加以计算)

生1:收入——卖油绳7.70元。支出——付房钱5.00元;买帽子2.50元。师:这一系列经济活动,分别是在什么活动场所发生的?

生2:火车站、招待所、百货公司。师:其中正常的买卖行为是在火车站和百货公司发生的。卖油绳、买帽子是陈奂生事先计划好的事情。可是现在情况有了大的变化,在招待所他多化了5元钱。在向老婆缴帐的时候,他会如何解释呢?(仅几分钟,学生的思维就很投入了)师:现在请一位同学模拟陈奂生的口吻,向他老婆进行解释。如果他老婆说“你疯了,竟然住进这么高级的招待所!”他会怎么说呢?(由于不是一般的说帐,还要加上扮演,教室里热闹起来)

生3:老婆,你听我说,不是我要住的,我不得已啊!(众笑)原先只想卖了油绳赚了钱再买帽子,没想到油绳未卖之前商店就打烊了。帽子没有及时买,光着头感冒了——最近老是伤风打喷嚏,后来模模糊糊地躺在火车站的椅子上睡着了,等我醒来一看,我住进了招待所。你问我为什么要住进招待所,那要问县里的吴书记哩——就是那个秋天在我们生产队蹲了两个月、在我们家吃过一顿饭的吴书记!是他用吉普车把我送进去的。吴书记要去省里开会,无意中认出了我,然后帮我看病,最后把我送进他们的招待所。师:刚才的发言太精彩了!你看书非常仔细,复述得很好,特别是抓住了“偶染感冒”、“巧遇书记”两个关键性的情节。本来卖油绳、买帽子,一卖一买,没有什么神奇的。但有了“偶染感冒”、“巧遇书记”两个重要的情节,陈奂生就被安排到了一个新的环境——招待所,其中“付房钱”的情节使小说更好看了。除了上面说的,本文构思的巧妙还体现在哪些情节上呢?

生4:火车站这个地点安排得真是巧妙,因为这里油绳好卖,这里有茶水,有长椅,使陈奂生巧遇吴书记变得合情合理。

生5:买帽子也是一个巧妙的设计,这可以折射出是生活的改善使他“今年好像变娇了”,寒流一来就“缩头缩颈,伤风打喷嚏”。要买帽子,但油绳还没有卖出去,没钱,帽子买不成,所以才会“偶染感冒”。

生6:卖油绳本身也是一个很好的设计。卖掉油绳,身上连本带利,大概8块,这样付出5元钱的房钱就会心痛不已,从而引出他复杂的心理活动。师:我们再请一位同学扮演陈奂生,如果他老婆说“你真倒霉啊,住一宿就花了这么多钱!”他又会如何解释呢?生7:本来我以为有吴书记的安排,不会叫我付多少钱的,甚至不要钱也有可能。可是哪里想到,那个柜台上的大姑娘给我开了“5元”的fa票,使我浑身燥热起来。这叫我内心感到很不平衡!我本来生怕弄脏了被子;走地板时把鞋子拎在手里,光着脚跑出去;摸着大皮椅不敢坐,怕压瘪了弹不饱。给了钱之后,我什么也不怕了,怕他个屁!反正我出了大价钱,我再也不怕弄脏地板;我在大皮椅上“扑通”坐下去,把它坐得瘪下去;脸脏时我把提花枕巾捞起来干擦了一阵;睡觉时我衣服也不脱。本来我准备早点回家,后来我决定困到足十二点走,心想能捞多少算多少。老婆,你说我倒霉,我不是捞回来了吗!(大伙热烈鼓掌)

师:同学们的掌声说明了你的成功!你抓住了付钱前后的“怕”和“不怕”,通过对比,反映了陈奂生的特殊心理。“怕”说明了陈奂生什么性格?“不怕”又反映了陈奂生什么心理?

生8:“怕”说明陈奂生爱惜公物,“不怕”说明陈奂生迁怒于物,任意作践。

生9:“怕”说明陈奂生生活节俭,有农民本色;“不怕”说明陈奂生也有本能的破坏心理。

生10:“怕”说明陈奂生老实、质朴、节俭;“不怕”说明陈奂生自欺欺人、自满自足。

生11:“不怕”还说明了陈奂生自私、狭隘。

师:同学们的答案真是丰富多彩。作为农民,陈奂生勤劳、俭朴,但在他的身上也有落后的小生产者思想或小农意识,那就是自私、狭隘、满足。但我想陈奂生的老婆一定还要追问下去,比如她说“奂生啊,这次上城花的钱值吗?”让你们扮演陈奂生,他又将怎样回答呢?大家请根据课文内容说说。

生12:怎么不值?我不但把那房间作践得一塌糊涂,什么都捞回来了,而且还可以对村里的大伙儿吹哩:我坐过县里吴书记的汽车了,我住过5元一夜的高级房间了!师:同学们,他说的意思在课文什么地方呢?众:倒数第3节。(让学生齐读)师:这段内容在前文有没有伏笔?众:有,第7节到第9节。师:怎么呼应的?

生13:前文写他有一个短处,就是不善言辞。他感到自卑,他羡慕能“说东道西,扯三拉四”的人,总是想“要是能碰到一件大家都不曾经过的事情,讲给大家听听就好了,就神气了”。有了这样的伏笔,后文就写了陈奂生“总算有点自豪的东西可以讲讲了”。

生14:我认为,这是表面的照应。更深层次的照应是因为前文有他“渴望精神生活”的想法,后文才有“仅仅花了5块钱就买到了精神的满足”的句子。

生15:我认为,除了刚才所说的3节以外,还有1节也是伏笔,就是第2节。这里陈奂生的心情好,最后又回归到这种好心情。师:你有自己的思考,这很好,不过请大家注意一下,他前后好心情的原因是否一样。

生16:不一样,他开始的好心情源于物质生活的改善——师:我插一下嘴,生活改善的背景是什么?

生17:改革开放。师:对,课文前面的提示里也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发生的深刻变化”。请你继续讲,后来的好心情源于什么?

生18:他“买到了精神的满足”。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陈奂生的这种“精神满足”?

生19:层次不高。

生20:有自欺欺人的成分。师:能不能再往深处想想?

生21:他以坐过吴书记的车子、住过高级房间为荣的思想,是一种落后的、不平等的思想。师:对,这是封建等级观念在他身上的体现。好,根据同学们的讨论和发言,我来把陈奂生的形象总结一下:他既勤劳、质朴、节俭,又自私、狭隘、满足,甚至愚昧、落后。这两个方面在陈奂生这个农民身上是真实的、辩证的。那么,作者对这个人物采取了什么态度呢?请看课文后面的练习一中的“有关资料”:“我写《陈奂生上城》,我的情绪轻快又沉重,高兴又慨叹……”

生22:作者为陈奂生的物质生活改善了,并有精神生活的追求而感到轻快、高兴,但又为陈奂生精神生活的贫乏而感到沉重、慨叹。师:概括得很全面……(下略)教后感:三次提问都巧妙地用陈奂生老婆的话导入,以说明帐目的形式,通过有趣的扮演,让学生快乐地走进故事、解读课文,真实地体验主人公特殊的、复杂的心理,从而准确地把握了陈奂生这一人物形象及其意义。这堂课给我启示是:学习长文章,尤其是情节丰富的小说,关键是要寻找到一个合适的“抓手”。

 

<<陈奂生上城>>说课搞 说课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第三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小说在整个中学语文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高中语文教材的一个重要的板块,而教材中的选篇往往多以生动的情节、典型的人物和深刻的主题作为样板。它是高中阶段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兴趣及提升鉴赏水平的最好借鉴。作为当代小说名篇《陈奂生上城》,情节安排巧妙、人物形象典型、主题深刻又富有多元性,虽在单元教学中作为自读篇目,但在引导学生鉴赏,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上仍是非常好的借鉴。 2.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及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教学大纲,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①领会小说独具匠心的情节安排、辩证特色的主题,陈奂生这个新时期初期的农民形象的典型意义。 ②了解我国小说揭示人物心理的传统手法。 (2)能力目标 ①引导学生根据作家透露的对人物的感情倾向,对人物形象作理性的分析,提高学生对人物形象从感性到理性的分析能力。 ②培养学生比较准确地理解作品主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 在物质生活富裕的今天,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精神品位,做一个积极向上,胸襟开阔的当代人。 3.教学重点 (1)体会情节安排中耐人寻味的伏笔。 (2)能具体分析本文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及推动故事情节的作用。 4.教学难点 分析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和探讨小说的主题思想。 二、教学对象分析 我的教学对象是进入高二已半年的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认知已有一定的水平,但在主动鉴赏、探究方面还有很大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力求层层设问、由浅入深,化抽象为具体的探究文章的主题,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三、教学过程分析 1.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设计问题:一辈子节衣缩食的乡下人陈奂生进城做点小买卖赚几个小钱,但误打误撞的“奢侈”光了,身无分文的回家,该如何向老婆大人交代呢? 设计意图:以算账的方式导入,一可点燃学生的求知热情,二可化繁为简,抽出本文的关键内容,使学生较快地从整体把握全文,三可自然地引出下文(后面内容网络上没有) (我个人的做法是:过程的第一环节:算帐.(解决情节问题)第二环节:付了5元钱前后的表现分析.(解决人物个性问题) (教学过程可以参考按下内容来具体设计) 师:今天我们学习《陈奂生上城》(人教版高中语文第4册第7课)。小说的结局,我们已经知道,他担心他老婆要跟他算帐。那么回到家,他肯定要交给老婆一本帐。这本帐他应该怎么交待呢?(学生饶有兴趣地翻看课文,组合零星的帐目数字,并加以计算) 生1:收入——卖油绳7.70元。支出——付房钱5.00元;买帽子2.50元。师:这一系列经济活动,分别是在什么活动场所发生的? 生2:火车站、招待所、百货公司。师:其中正常的买卖行为是在火车站和百货公司发生的。卖油绳、买帽子是陈奂生事先计划好的事情。可是现在情况有了大的变化,在招待所他多化了5元钱。在向老婆缴帐的时候,他会如何解释呢?(仅几分钟,学生的思维就很投入了)师:现在请一位同学模拟陈奂生的口吻,向他老婆进行解释。如果他老婆说“你疯了,竟然住进这么高级的招待所!”他会怎么说呢?(由于不是一般的说帐,还要加上扮演,教室里热闹起来) 生3:老婆,你听我说,不是我要住的,我不得已啊!(众笑)原先只想卖了油绳赚了钱再买帽子,没想到油绳未卖之前商店就打烊了。帽子没有及时买,光着头感冒了——最近老是伤风打喷嚏,后来模模糊糊地躺在火车站的椅子上睡着了,等我醒来一看,我住进了招待所。你问我为什么要住进招待所,那要问县里的吴书记哩——就是那个秋天在我们生产队蹲了两个月、在我们家吃过一顿饭的吴书记!是他用吉普车把我送进去的。吴书记要去省里开会,无意中认出了我,然后帮我看病,最后把我送进他们的招待所。师:刚才的发言太精彩了!你看书非常仔细,复述得很好,特别是抓住了“偶染感冒”、“巧遇书记”两个关键性的情节。本来卖油绳、买帽子,一卖一买,没有什么神奇的。但有了“偶染感冒”、“巧遇书记”两个重要的情节,陈奂生就被安排到了一个新的环境——招待所,其中“付房钱”的情节使小说更好看了。除了上面说的,本文构思的巧妙还体现在哪些情节上呢? 生4:火车站这个地点安排得真是巧妙,因为这里油绳好卖,这里有茶水,有长椅,使陈奂生巧遇吴书记变得合情合理。 生5:买帽子也是一个巧妙的设计,这可以折射出是生活的改善使他“今年好像变娇了”,寒流一来就“缩头缩颈,伤风打喷嚏”。要买帽子,但油绳还没有卖出去,没钱,帽子买不成,所以才会“偶染感冒”。 生6:卖油绳本身也是一个很好的设计。卖掉油绳,身上连本带利,大概8块,这样付出5元钱的房钱就会心痛不已,从而引出他复杂的心理活动。师:我们再请一位同学扮演陈奂生,如果他老婆说“你真倒霉啊,住一宿就花了这么多钱!”他又会如何解释呢?生7:本来我以为有吴书记的安排,不会叫我付多少钱的,甚至不要钱也有可能。可是哪里想到,那个柜台上的大姑娘给我开了“5元”的fa票,使我浑身燥热起来。这叫我内心感到很不平衡!我本来生怕弄脏了被子;走地板时把鞋子拎在手里,光着脚跑出去;摸着大皮椅不敢坐,怕压瘪了弹不饱。给了钱之后,我什么也不怕了,怕他个屁!反正我出了大价钱,我再也不怕弄脏地板;我在大皮椅上“扑通”坐下去,把它坐得瘪下去;脸脏时我把提花枕巾捞起来干擦了一阵;睡觉时我衣服也不脱。本来我准备早点回家,后来我决定困到足十二点走,心想能捞多少算多少。老婆,你说我倒霉,我不是捞回来了吗!(大伙热烈鼓掌) 师:同学们的掌声说明了你的成功!你抓住了付钱前后的“怕”和“不怕”,通过对比,反映了陈奂生的特殊心理。“怕”说明了陈奂生什么性格?“不怕”又反映了陈奂生什么心理? 生8:“怕”说明陈奂生爱惜公物,“不怕”说明陈奂生迁怒于物,任意作践。 生9:“怕”说明陈奂生生活节俭,有农民本色;“不怕”说明陈奂生也有本能的破坏心理。 生10:“怕”说明陈奂生老实、质朴、节俭;“不怕”说明陈奂生自欺欺人、自满自足。 生11:“不怕”还说明了陈奂生自私、狭隘。 师:同学们的答案真是丰富多彩。作为农民,陈奂生勤劳、俭朴,但在他的身上也有落后的小生产者思想或小农意识,那就是自私、狭隘、满足。但我想陈奂生的老婆一定还要追问下去,比如她说“奂生啊,这次上城花的钱值吗?”让你们扮演陈奂生,他又将怎样回答呢?大家请根据课文内容说说。 生12:怎么不值?我不但把那房间作践得一塌糊涂,什么都捞回来了,而且还可以对村里的大伙儿吹哩:我坐过县里吴书记的汽车了,我住过5元一夜的高级房间了!师:同学们,他说的意思在课文什么地方呢?众:倒数第3节。(让学生齐读)师:这段内容在前文有没有伏笔?众:有,第7节到第9节。师:怎么呼应的? 生13:前文写他有一个短处,就是不善言辞。他感到自卑,他羡慕能“说东道西,扯三拉四”的人,总是想“要是能碰到一件大家都不曾经过的事情,讲给大家听听就好了,就神气了”。有了这样的伏笔,后文就写了陈奂生“总算有点自豪的东西可以讲讲了”。 生14:我认为,这是表面的照应。更深层次的照应是因为前文有他“渴望精神生活”的想法,后文才有“仅仅花了5块钱就买到了精神的满足”的句子。 生15:我认为,除了刚才所说的3节以外,还有1节也是伏笔,就是第2节。这里陈奂生的心情好,最后又回归到这种好心情。师:你有自己的思考,这很好,不过请大家注意一下,他前后好心情的原因是否一样。 生16:不一样,他开始的好心情源于物质生活的改善——师:我插一下嘴,生活改善的背景是什么? 生17:改革开放。师:对,课文前面的提示里也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发生的深刻变化”。请你继续讲,后来的好心情源于什么? 生18:他“买到了精神的满足”。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陈奂生的这种“精神满足”? 生19:层次不高。 生20:有自欺欺人的成分。师:能不能再往深处想想? 生21:他以坐过吴书记的车子、住过高级房间为荣的思想,是一种落后的、不平等的思想。师:对,这是封建等级观念在他身上的体现。好,根据同学们的讨论和发言,我来把陈奂生的形象总结一下:他既勤劳、质朴、节俭,又自私、狭隘、满足,甚至愚昧、落后。这两个方面在陈奂生这个农民身上是真实的、辩证的。那么,作者对这个人物采取了什么态度呢?请看课文后面的练习一中的“有关资料”:“我写《陈奂生上城》,我的情绪轻快又沉重,高兴又慨叹……” 生22:作者为陈奂生的物质生活改善了,并有精神生活的追求而感到轻快、高兴,但又为陈奂生精神生活的贫乏而感到沉重、慨叹。师:概括得很全面……(下略)教后感:三次提问都巧妙地用陈奂生老婆的话导入,以说明帐目的形式,通过有趣的扮演,让学生快乐地走进故事、解读课文,真实地体验主人公特殊的、复杂的心理,从而准确地把握了陈奂生这一人物形象及其意义。这堂课给我启示是:学习长文章,尤其是情节丰富的小说,关键是要寻找到一个合适的“抓手”。

 来源:网络

谨防受骗提示:报名时一般不会收费,如果报名时出现收费,请广大考生注意分辨真伪,谨防上当受骗。

以上资讯来自互联网,如果有侵犯版权请qq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文武教师招聘网不对该资讯信息的任何真实性负责。



  • 文武教师招聘网(www.wenwu8.com) © 2013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站长联系QQ:799752985 浙ICP备11036874号-1
  • Powered by 文武教师招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