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选自人教版高二哲学第三课第二节,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节课高二上学期讲述。
【理论基础】
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架设一个合适的平台,由学生搜集、整理、加工各种资料,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扩大自身认知空间,增大其信息量,以支持学生进行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从而确立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教师顺利实现角色转变,成为学生知识意义建构的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高二思想政治上册第三课的内容。矛盾在唯物辩证法中居于实质和核心的地位。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又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它既是科学的认识方法、科学的工作方法,也是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理论依据。
【教学目标的确立及依据】
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对学情的具体分析,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辨证思维的能力。特别是理解、认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有深刻的认识,从而进一步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辨证关系
依据:这是因为学生理解能力较差,思维能力不强,大部分学生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因此上升到理性认识还存在一定困难,所以把它作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法和学法】
学情依据:教授对象是高二美术班(12、13、15、16),这四个班级学生的共同特点是思维活跃,善于观察形象直观的事物,同学之间有较好的沟通、合作能力。为此,确立如下教法、学法
教法:
•设疑激趣导学法—— 运用启发式教学原则,在学生容易忽视的地方设疑,制造悬念,引导学生思考。
•讲解法—— 指导学生提炼观点,升华知识,形成体系。
•研究法—— 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指导学生对所持观点进行讨论、辨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使学生学会自主地学习,培养他们的概括、分析和探究创新的能力。
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教学准备】
一周前布置预习本框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本框题知识,并思考相关现实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
导入新课:展示“神舟六号”的成功发射与顺利返航的图片,指出我国对太空的探索与美俄对太空的探索的方向是不同的。
引导学生思考:材料体现了哲学什么原理?
得出结论:体现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
提出新课认知任务:二者关系如何?
二、自主参与 探求新知:
第一步骤:
1、[展示教学图片]
思考:我们为什么把它们都称作学校?
学生讨论、发言
得出结论: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对比分析→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就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进一步思考: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能不能说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以学校为例,其作为共性和整体,所对应的个性和部分,显然是不同的。
得出结论: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可以看作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但不能看作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反过来思考,特殊性能不能离开普遍性?
[展示图表:学校的共性与个性]
如果每一个具体的学校没有了这些共性,还能称其为学校吗?
得出结论: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是不存在的。
2、生物界而言,这一矛盾适应其中的任何一生物,是普遍性。进一步考虑,将这一矛盾放到自然界,是否还是普遍适应?已经成为了特殊性。
得出结论: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不是凝固不变的,在不同的场合又是可以变化的。
第二步骤:
1、展示图片:人与拉登——间隔性展示]
第一幅:
这是什么?——人
这个人是谁?——不能确定。
第二幅:
这是谁?——拉登
依据什么判断他是拉登?——恐怖组织头目的特殊性
得出结论:认识事物必须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结合起来
具体讲,如何结合?
[展示图片] 我们必须遵循人类认识事物的秩序。
认识世界需要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结合,同理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也需要将二者结合。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工作体现了这一点?或者说,人们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哪些科学的工作方法?
学生总结 [多媒体展示]
学生总结 [多媒体展示]
2、学以致用,分析现实问题。
[播放视频文件:邓小平理论的产生]
学生分析得出结论:体现了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国情的结合 学生讨论、作答: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结合有助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 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对于我们艺术学生来讲,给我们哪些启示? (要做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四、引导学生 总结全课
【教学反思】
1、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构建情境——探究式教学模式,把研究性学习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处理信息来实际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以帮助学生培养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性和探索性。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一种新的尝试和实践。
2、开展研究性学习,对教师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应提升自身素质,要加强理论教学与指导实践相结合。要求教师,既要精通本学科知识,又要具备广阔的知识面,以其理论上的科学性、创新性;实践上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及其语言表达的个性魅力吸引学生,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