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美术的融合课《美丽的音符》说课设计
一、课程设计理念:
我们课程的设计是以体、音、美的实验课题《提高学生主体参与兴趣的研究》为基础,确立了本节的音乐与美术的整合课,同时根据《大纲》要求,音乐教育应当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美术教育应当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核心。在本节课的设计中,这不仅要体现在音美教师的教育观念中,更要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活动中。
本课通过学生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的形象化、美术化,使学生在欣赏音符的节奏美感的同时欣赏其所传达出来的视觉美感。提高学生对艺术学科的兴趣,采用音、美互动的方式,向学生展示艺术学科的多元性和统一性。
二、课程目标:
1、显性目标:
(1) “唱音符”:能准确的拍击出音符的时值节奏
(2)“看音符”:将音符的各个部分替换为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并有机组合。
2、隐性目标:
(1)通过节奏练习,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通过美术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联想记忆能力。
(2)创设音乐与美术相融合的教学情境,用音乐与美术互动的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能力和对音乐音符的美化和再创造的能力。
3、教学思路:
本课跳出普通艺术课跳跳唱唱说说画画的老圈子,运用最先进的网络教学多媒体课件等多种教学手段,引领学生进入一个艺术殿堂,音美两位教师联手打造网络环境下的艺术课,让音乐艺术和抽象绘画环环相扣密切穿插共进共行,将音乐和绘画给人带来的艺术享受毫无保留一一展现,在四十分钟内师生共同煨煲一锅色香味俱全的艺术靓汤。
4、教学重点:
学科的融合,使学生本课的学习中形成新的对艺术学科的理解。
5、教学难点:
音乐难点:节奏的正确掌握,灵活运用。
美术难点:对音符的美化能做到性格鲜明,特点突出。
6、教具、学具准备:
录音机、教学磁带、多媒体、彩笔、剪刀、胶带、打击乐器
三、教学方法
1、情境创设法:通过听音乐感知节奏的同时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2、联想创造法:在音符形态的基础上进行联想,运用各种图形进行有机组合,形成一个由图形组合成的音符,并且每组图形有相同主题,互相关联,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3、对比欣赏法:在辨别不同音符的形变绘画中,把不同作者的作品放在一起让学生欣赏,并请他们从中找出同类的作品。主要是从色彩、创意、构图等方面进行对比,在学生对音乐的形成认识过程中,加深对音符的印象,音、美两科相辅相成,互为辅助。
4、讲授法:在为绘画作品分类时,要使学生明确音符的时值长短,以便于节奏类型的归类。
在教学中我们还运用了学科交融法、兴趣引入法、理性到感性再到理性等方法 。
四、学法指导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本课的设计和学生年龄特点,我们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听”音乐的旋律、理解音乐的节奏等要素,通过联想、组合等美术手段来再创造音符,从而认识到音乐与美术的内在联系。
五、教学流程
1、新颖的题材赋予更深刻的人文性。
在课程设计上,《美丽的音符》摆脱了旧的教学模式,不再以单纯的掌握专业知识技能为目标,而是把艺术知识、技能的学习渗透到“美丽的音符”这个人文主题中,让学生始终围绕“美丽的音符” 这个人文主题展开轻松愉快的学习。小学生特别喜欢音乐,音乐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活泼的氛围中掌握绘画技能,创作出精美超水平的作品。因而在教学的初始阶段我首先播放歌曲《清晨》,通过歌曲中的描述,让学生一下子就沉浸在曼妙无比的艺术氛围中,仿佛亲临其境,随着天籁般的歌声和优美的旋律融化在艺术的殿堂中。接着教师用拍击节奏的方法引导学生渐渐说出音符的种类、写法、节奏等,从而自然地引出了课题“美丽的音符”。让这段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艺术课程中的人文性目的,即用艺术的感人形式、丰富内容和深刻的人文内涵,打动学生的心灵。
2、美术学科的融合体现学科的多元性
(1)、打破以往常规的一课一师的模式,采用双学科教学接龙的形式,将学生由音乐课堂自然的带入到美术课堂中,首先由崔玲老师提出音符形象过于类似,不便于记忆的问题,引入下一个环节,教师出示几张摄影作品,被命名为“美妙的音符”的摄影作品,直观的将美术中的音符带入学生的眼帘,学生在被摄影作品的魅力所征服的同时,教师抛出一个问题:“为什么这几张摄影作品也被命名为音符?”学生会回答因为摄影家们将自然界中的植物、动物和人物也看成了音符,这样,自然的引出美术中的音乐的概念,教师随后指导“摄影家”们的作品给我们带来了美的感受,这是他们智慧的结晶,创意的结果,我们是不是也可以用我们的智慧来将普通的音符变得漂亮起来呢?
(2)、新课讲授
小1、认识音符的结构,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使学生认识到音符是由符头、符杆、符尾三部分组成。这个环节中要使用对比学习法,将各个音符作为比较,让学生明确,虽然每个音符都有符头,但是二分音符的符头比较特别,是一个空心圆。而符尾只有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才具有,并且各不相同。这样明确之后为接下来的创意联想打下铺垫。
小2、结构联想,课件出示多种物体,要求学生选择恰当的物体来分别替换几个音符的符头、符杆、符尾,在这个环节中,有两个需要学生注意的地方,一、即结构替换的合理性,如课件中展示的面包圈来替换二分音符的符头,因为面包圈和二分音符的符头同样为环形,更适合表现二分音符中的空心圆。二、即图形组合的合理性,这是训练学生有主题性想象的一个重要环节,即在符头已经确定的情况下,由学生们说出可以用什么物体既能形成符杆和符尾所需的形态,又能与符头相匹配,而为了引导学生们发散思维的扩散,教师用课件展示了配合面包圈用香肠来搭配。花朵用树枝来搭配等几种搭配方案,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说出更多的点子来。
小3、创意中的适当变形,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个问题,即创意十分新颖,形象绘制的也很好看,但由于固有思维的影响绘制出的作品丢掉了音符本身的形状特征,通过课件演示猫尾的“拉长”,向学生们展示了如何用变形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培养学生的灵活创作能力。
(3),课堂实践
此环节中教师巡视指导并且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指明让学生画出“大号”的作品来,这样有利于解决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因画面太小而导致的细节无法表现的问题,也为下一环节的作业展评做好准备。
(4)作业展评
将学生作品按照黑板上早已出示的节奏条上的音符对应粘贴,教师带领学生们从创意、构图、色彩等方面,对作品进行点评,学生们以自己的观点,来指出作品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和可以改进的地方,这个互相交流的平台,让学生们能够以博取众家之长的态度去完善自己的创意。
(5)学科过度
教师用过度性的语言:“同学们,今天我们画出了漂亮的创意音符,相信大家对于各个音符的外形特征已经有很深刻的印象了,可对于音符们所代表的不同节奏不知大家还记不记得呢?”将美术课堂再次转换为音乐课堂,教学接龙再次进行。
3、学生主动参与自觉成为审美表现的主人
在学生对音符时值准确掌握的基础上,进行音乐接龙游戏。通过递进的方式把各个音符融合在一起,并利用打击乐器进行伴奏,使学生尽情尽兴的参与到游戏中,体验艺术学习的快乐,获得身心的和谐发展,真正使这节课达到了课程设计标准中的趣味性目的
4、艺术升华情感再现
教师利用课件为大家展示了一幅艺术宣传画,通过画面上所展示的将残疾人的形象变身为音符的艺术构思,展现了社会对残疾人的关爱之情,适时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她们的情感得到再次升华。同时,这幅宣传画很好的将音乐和美术学科有机的组合到一起,展现出了一种超越艺术美的人性美。
本课的设计,以音乐和美术的融合为载体,借助游戏、音乐、欣赏、绘画等手段,探索融合型艺术课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艺术的熏陶中成长,让她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更充满艺术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