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日 星期三  乙巳年 三月初五 【蛇】庚辰月 辛丑日
文武教师招聘网
首页 浙江教师 福建教师 江苏教师 广东教师 江西教师 安徽教师 北京教师 上海教师 天津教师 湖南教师 湖北教师 河南教师
河北教师 海南教师 重庆教师 贵州教师 辽宁教师 吉林教师 山西教师 广西教师 云南教师 陕西教师 甘肃教师 青海教师 四川教师
山东教师 内蒙古教师 黑龙江教师 宁夏教师 新疆教师 西藏教师 教师面试 说课稿 教案 考试大纲 教师招聘试题 特岗教师 教师资格考试
杭州教师  广州教师  长沙教师  南京教师  福州教师  南昌教师  教师考试大纲  教师资格大纲  政治资料  地理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 >> 高中历史教案 >> 内容

高中历史教案:高一历史《中国边疆新危机和中法战争》教案模板

时间:2013-5-4 15:12:12 点击:

教学目标

1.中国边疆地区新危机的概况。左宗棠收复新疆。《伊犁条约》和新疆设行省。黑旗军纸桥大战。中法战争爆发。马尾海战和镇南关大捷。《中法新约》及影响。台湾设行省。

2.(1)通过学习中国边疆新危机,使学生认识到: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列强加紧了商品市场、原料产地、资本输出场所和殖民地的争夺,中国成为他们争夺的主要目标,中国西北、西南、东南边疆地区出现了严重的危机,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2)通过学习中法战争,使学生认识到:中国不是败在军事上,而是败在清政府妥协求和的外交政策上,清政府的腐败可见一斑。

3.(1)通过学习中国边疆新危机的出现原因,加深学生对资本主义扩张性的认识,培养学生自觉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甘用热血荐轩辕的献身精神;

(2)通过学习左宗棠收复新疆及镇南关大捷,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保卫祖国的优良传统。

教学建议

教材地位分析

19世纪70年代,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为了适应本国资产阶级对商品和资本输出市场以及殖民地的需要,列强掀起了一个新的争夺殖民地的高潮。落后的中国及其邻国,成为侵略者争夺的主要目标,造成了对华侵略的新态势。而在这种情况下,清政府仍采取妥协求和的对外政策,这一对外政策在中法战争中贯彻的最为彻底,导致了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的结果。清政府的腐败大大加深了中国大西南边疆的危机。《中法新约》的签订表明列强已开始对中国采取资本输出的手段来进行经济侵略,这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重点分析

本课重点是俄英侵略新疆和左宗棠收复新疆;镇南关大捷;《中法新约》及其影响。

(1)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他们也加紧了对殖民地的争夺,中国的新疆成为英俄侵占的目标。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斗争,粉碎了俄英分裂祖国的阴谋。学习这一内容,既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是我国落后挨打的原因,又可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2)镇南关大捷是影响中法战争全局的关键战役,而《中法新约》则是中法战争及本课的核心内容。学习这一内容既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反侵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可以使学生清地了解到,中国不是败在军事上,而是败在清政府妥协求和的外交政策上。

重点突破方案

(1)引导学生回忆初三世界史所学内容,思考19世纪70年代世界的大环境如何,使学生将中国这一时期发生的历史事件与世界历史发展相联系,从而,理解发生中国边疆新危机的原因;通过让学生阅读课文制作表格的形式以及通过演示边疆新危机的课件,使学生加深对这一时期列强对中国边疆的侵略的印象。

(2)利用《中法战争》flsah动画,讲解中法战争,并重点讲解镇南关大捷。通过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镇南关大捷对法国产生的影响。

(3)通过分析《中法新约》的主要条款,使学生认识到,《中法新约》为列强在中国以资本输出为主要手段进行经济掠夺开辟了道路,加深了边疆危机。

难点分析

本课难点是为什么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受已有知识的影响,学生们在学习时,往往忽略各资本主义列强打着“调停”的幌子,对清政府施加压力这一点。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胡须讨论,共同分析,从而使学生能真正认识到一个腐败的政府将会给一场胜利的战争带来失败的结果。

难点突破方案

利用《中法战争》flsah动画,和分析在中法战争中李鸿章给前线将领所下的命令,以及一些将领在战争中临阵脱逃的表现,使学生认识到,在这场战争中中国“胜而不胜”,法国“败而不败”的原因。

教学设计方案

第四课中国边疆新危机和中法战争

重点:俄英侵略新疆和左宗棠收复新疆;镇南关大捷;《中法新约》及其影响。

难点:为什么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

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学生讨论的综合法;教学用具:图片、flash动画和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回忆自鸦片战争以来法国对中国的侵略?

要求学生列举出中法已经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以及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同清政府勾结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利用总理衙门加强对中国的侵略。

二、中国边疆新危机

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教材使用“新危机”一词,“新”在何处?引导学生联系以前所学的内容,回忆起俄国对我国东北、西北的侵略。

让学生回忆初三所学的世界史内容:19世纪70年代世界历史发展的特征是什么?使学生认识到: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此时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为了满足本国垄断资本家对商品市场、原料产地、输出资本的投资地的需求,列强掀起了新一轮的争夺殖民地的斗争。从而,使学生理解中国边疆新危机出现的原因。

让学生阅读课文,制作中国边疆新危机的主要表现表。并利用历史图片和教学课件,加深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的印象。

三、中法战争的爆发

出示材料:

“法国驻西贡总督说:‘我们出现在这块富有的土地上,出现在这块与中国交界,也是中国西南各个富饶省份天然产品出口的地方……这是一个关系到我们今后在远东地区争霸的生死问题。’”

“法国驻海防领事说:‘法国必须占领北圻……因为它是一个理想的军事基地。有了这个基地,一旦欧洲各强国瓜分中国时,我们将是一些最先在中国腹地的人。’”

让学生分析、讨论两份材料,思考法国侵略越南的目的何在?法国驻海防领事为何说,欧洲各强国将会瓜分中国?结合法国当时的情况,理解法国发动中法战争的目的。

利用《中法战争》的动画讲解中法战争的过程,在讲解过程中让学生阅读课文中有关中法战争的补充材料,分析清政府在战争的不同阶段给前线将领下达的命令以及李鸿章主张“乘胜即收”的说明,介绍在中法战争期间,各列强都打出“调停”的幌子,向清政府施压,从用清政府妥协,而日本借机出兵朝鲜,使中国南北同时告警的情况。从而,使学生明白清政府决定“乘胜即收”的原因。

四、《中法新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让学生分析《中法新约》的内容,通过讨论得出《中法新约》将会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让学生认识到法国在战场上捞不到的东西却在谈判桌上轻而易举地得到了。

教学设计思想

通过让学生制作中国边疆新危机表现表格,分析讨论中国边疆新危机出现的原因、中国“胜而不胜”法国“败而不败”的原因和《中法新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中国边疆新危机出现的原因、中国“胜而不胜”法国“败而不败”的原因和《中法新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板书设计

第四节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和中法战争

一、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

1.俄英侵略新疆和左宗棠收复新疆

2.英国侵略西藏

3.日美侵略台湾

二、中法战争的爆发(1883年底)

1.法国侵略越南北部与黑旗军援越抗法

2.纸桥大战和中法战争爆发

三、马尾海战和镇南关大捷(1884-1885)

1.马尾海战(1884年夏)

2.镇南关大捷(1885年初)

四、《中法新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1.《中法新约》的内容及影响

2.台湾设置行省

 

 来源:网络
相关文章
  • 文武教师招聘网(www.wenwu8.com) © 2013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站长联系QQ:799752985 浙ICP备11036874号-1
  • Powered by 文武教师招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