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教师招聘网
首页 浙江教师 福建教师 江苏教师 广东教师 江西教师 安徽教师 北京教师 上海教师 天津教师 湖南教师 湖北教师 河南教师
河北教师 海南教师 重庆教师 贵州教师 辽宁教师 吉林教师 山西教师 广西教师 云南教师 陕西教师 甘肃教师 青海教师 四川教师
山东教师 内蒙古教师 黑龙江教师 宁夏教师 新疆教师 西藏教师 教师面试 说课稿 考试大纲 教师招聘试题 特岗教师 教师资格考试 教师资格大纲
杭州教师  广州教师  长沙教师  南京教师  福州教师  南昌教师  教师考试大纲  教师资格大纲  政治资料  地理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说课稿 >> 小学数学说课稿 >> 内容

小学数学说课稿: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说课稿范文模板

时间:2012-11-18 9:59:56 点击:

三角形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认识三角形》。下面我就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这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 说教材

  1.下面我首先对教材进行简要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帮助学生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体验和了解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三角形和其他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并且在上学期学生已经相对集中地认识了角,认识了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和相交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为进一步学习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教材安排了两道例题。例一首先提供现实背景让学生从中找到三角形,并说说生活中看到过的三角形,从整体上初步感知三角形,接着让学生动手做出一个三角形,从而体会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并抽象出图像,进而介绍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形成三角形的概念。例二则是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关系,发现三角形两条边的长度和大于第三边。教材还安排“想想做做”,让学生通过画图、观察、操作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

  2.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与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我认为这节课的教学要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1)使学生联系实际和利用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学习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使学生在认识三角形有关特征的活动中,体会认识多边形特征的基本方法,发展观察能力和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3)体会三角形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并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产生学习图形的兴趣和积极性。

  3.教学重难点

  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和教学目标,我制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重点:形成三角形的概念,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难点:探究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原理。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充分感知并理解掌握新知识。

  学法:在学法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摆小棒,画方格纸以及围钉子板等手段,及进行小组合作交流等形式,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达到学习新知识的目的。

  三、说教学过程

  我把教学过程分成以下5个部分

   (一)激发兴趣,提出问题

  课开始,首先呈现例1的场景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说说场景图中有学习过的哪种图形,根据学生的回答,揭示并板书课题:认识三角形。然后让学生在场景图中找出三角形,并沿着三角形的边指给同桌看一看,再要求学生继续列举一些生活中见到过的三角形的例子。

  简洁的开场,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深入思考,营造宽松的学习气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架起了生活和学习的桥梁。

  (二)动手操作,概括特征

  在学生脑海中已经有了三角形的表象后,要求学生自己利用材料自己动手创造一个三角形,预设:用小棒摆、钉子板上围、利用三角尺画等,然后展示交流学生的成功作品,并要求学生说说你是怎么做的?引导学生继续观察场景图中的三角形和成功作品,启发学生思考围成一个三角形,小棒和小棒之间应该怎样摆,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指生说说想法,再组织全班交流,明确:要围成一个三角形,那么相邻两根小棒端点和端点相连,教师在黑板上板演画一个三角形,强调围成的含义,让学生自己纠正错误,再要求学生在本子上画一个三角形并自学书上第22页下面的图,了解三角形各个部分的名称,然后教师结合图形讲述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并让学生在自己画的三角形上标出各部分名称。最后再次组织学生观察这些三角形,提问有什么相同之处,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中说说自己的想法,指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总结,使学生明确: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它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这是三角形的特征,要求多名学生说说三角形的特征和围法,加深印象。

  操作让直观图形给学生留下丰富的表象,为学生进一步提升对图形的理性认识奠定基础,放手让学生独立操作,让学生亲历操作的过程,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图形特征的深刻体验,强化围法,形成三角形的概念。

  (三)合作探究,探索规律

  这部分,我分为三个层次:

  1.动手操作,发现问题

  通过谈话引导学生利用准备好的长度分别为10cm、6cm、5cm、4cm的四根小棒,任选三根围一围,观察能否围成三角形,组织学生进行操作,然后进行展示与交流,在交流中明确不是所有小棒都能围成三角形,能否围成三角形和三根小棒的长度有关。

  2.小组合作,探究规律

  提问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到底是什么关系呢?小组合作探究,并提出要求:①请组长将组内的4中情况填写在记录纸上。②小棒的长度不同:红(10cm)、白(6cm)、黄(5cm)、绿(4cm)。③每种情况多次实验,确定是否能围成后再记录。学生操作填写并3汇报操作结果:10厘米、6厘米、5厘米的能围成,还有6厘米、5厘米、4厘米的也能围成,10厘米、5厘米、4厘米不能围成,10厘米、6厘米、4厘米也不能围成,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分类板书。然后提问你觉得小棒的长度怎样变化就可以围成呢?让学生自主验证,集体交流总结得出把两条边的长度加起来与第三边比较,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两条边长长度的和 第三边。

  3.推广验证,得出结论

  根据学生上面的回答进行研究,要求学生分别从能围成与不能围成中选一种情况写出两边之和与第三边比较的式子?指生回答,教师就其中一种进行板演5+6>10,5+10>6,6+10>5;4+6=10,4+10>6,6+10>4,接着要求学生观察在什么情况下,三条线段可以围成三角形?先在小组中讨论,全班交流,在指生交流得出结果:两条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就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大于。出示三组数:2cm、4cm、6cm;5cm、2cm、5cm;6cm、2cm、5cm,要求学生判断能否围成三角形,生先独立操作思考,指生回答并说明理由,深化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原理。

  让学生在矛盾和困惑中,产生探究的欲望,经历由困惑到明了的过程,在认知失衡后实现顺应,达到新的平衡,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活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策略。

  (四)练习反馈,巩固深化

  对于练习我是这样设计的,“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在点子图上画三角形,放手让学生独立画一画,同桌互相检查,订正错误,教师强调画法,再要求学生说说画出的三角形分别是用几条线段围成的、各有几条边、几个角和几个顶点,强化三角形的特征。接着是第3题,在图中找最近的路线,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出从学校到少年宫的所有路线,接着独立思考从中找到最近的路线,思考原因,要求多名学生发表意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三角形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原理。

  通过练习活动,有利于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感受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

  (五)回顾反思,总结延伸

  在课结束之前,让学生总结这节课的收获。

  通过总结,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加深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印象。

  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内容。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文章
  • 文武教师招聘网(www.wenwu8.com) © 2012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站长联系QQ:799752985 浙ICP备11036874号-1
  • Powered by 文武教师招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