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生易产生的心理障碍有哪些?
2.教学中依次要完成的九大教学事项有哪些?
3.简述义务教育的意义。
4.简述遗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5.简述课堂气氛的三种类型。
三、材料分析题(共2道题,每题15分,共30分)
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老师在给同学们讲“圆周率”这个概念,只见她把几个大小不同的圆盘展示给学生:“大家看,这几个圆盘有什么不同?”同学们说,颜色和大小不同。然后,老师补充说还有直径、周长等部分也不一样,老师强调指出:“每个圆盘可以分解为周面、直径、周长和颜色等各个部分,而每个圆盘又都是由这些部分组成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讨论几个圆盘的不同点(圆面大小、直径、周长和颜色)和相同处(周长都是直径的三倍多一点),继而引导学生抛开几个圆盘的不同点(非本质属性),抽出共同点(本质属性),强调:只要是圆,不论大小,它们都有一个固定关系即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哆一点(大约是3.14倍),这个倍数关系我们叫它圆周率。老师接着问学生:“什么叫圆周率??同学们基本上都认识和掌握了圆周率这个概念,老师接着说:“大家都认识了圆周率,希望大家记住,今后我们还会用它来帮助计算和解决有关圆的问题。”
问题:试分析这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哪些思维过程。
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19世纪末,美国西部有个坏孩子,他把石头扔向邻居的窗户,把死兔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到处臭气熏天。9岁那年,他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对继母说:“你要注意这孩子,他在我们这里最坏,让我防不胜防,头痛死了。”继母好奇地走进孩子,对孩子进行了全面了解后,对丈夫说:“你错了,亲爱的,他不是最坏的孩子,而是最聪明的孩子,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发挥他聪明才智的地方罢了。”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她的正确引导下,孩子很快走上了正路,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他就是戴尔?卡耐基。
问题:你怎样理解“坏孩子”、“差学生”?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
四、教学设计题(共1道题,每题35分,共35分)
材料二:
小桥流水人家
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环绕着村庄。溪的两边,种着几棵垂柳,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有两三枝特别长的,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
即使天旱,这条小溪也不会干涸。村民平时靠它来灌溉田园,清洗衣物,点缀风景。有时。它只有细细的流泉,从石头缝里穿过。我和一群六七岁的小朋友,最喜欢扒开石头,寻找小鱼、小虾、小螃蟹。我们并不是捉来吃,而是养在玻璃瓶里玩儿。
一条小小的木桥,横跨在溪上。我喜欢过桥,更高兴把采来的野花丢在桥下,让流水把它们送到远方。
我的家离小桥很近,走路五六分钟就到了。沿着溪岸向东行,还有一座长石桥,那是通到茶山去的。我曾经随着采茶女上山摘过茶叶,我喜欢欣赏茶树下面紫色的野花和黄色的野菌。至今一看到茶树,脑海里立刻会浮现出当时的情景来。
我爱我的老家,那是我出生的地方。我家只有几间矮小的平房,我出生的那间卧室,光线很暗,地面潮湿,但我非常爱它。父亲的书房就在前面,我可以天天去玩。那是一座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有东南两面大窗的漂亮房子。清晨,可以看到太阳从后山上的树丛里钻出来。夏天,凉爽的清风从南窗里吹进来,太舒服了!更关的是,我由东窗可以望到那条小溪和小桥,还有那几株依依多情的杨柳。
故乡所有的居民都姓谢。村庄有大有小,大的有五六十户人家,小的只有三四家。大家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的太平生活。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那些美好的印像,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请在上述三个材料中任选其一,就课堂教学目标及某一教学环节(譬如课堂导入、讲授新知识等)进行教学设计。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描述性研究即对某个或某几个课堂教学中特定事件进行描述的研究方法。
2.C【解析】科技活动的目的就是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他们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创造精神。
3.D【解析】自我调节策略是指根据学习进程的实际情况对计划、学习进程、所用的策略等进行调整的元认知策略。
4.B【解析】卢梭心目中理想的人是一个自然天性获得自由发展的人,教育应培养这样的人。
5.C【解析】能动性是个体身心发展特殊性的表现。
6.C【解析】自我提高内驱力指个体因自己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它在青少年中显得日益重要,成为成就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
7.C【解析】顺向迁移即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
8.C【解析】上位学习又称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当认知结构中已形成某些概括程度较低的观点,在这些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便产生上位学习。
9.A【解析】课程计划由许多因素组成,其中科目设置是中心。
10.D【解析】科学的分类是小学教学科目设置的依据。
11.A【解析】高原现象即学生在一些结构比较复杂的技能学习中,练习到一定阶段,常出现进步暂时停止的现象。
12.B【解析】画线是阅读时常用的一种复述策略。
13.A【解析】反推法即学生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往回走,倒退到起始状态,得出要达到该目标需要什么条件,最后把达到目标所需要的条件与问题提供的已知条件进行对比,从而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14.C【解析】10岁以后,儿童的判断主要是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他们开始认识到规则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
15.A【解析】教师的领导方式可以分为参与式和监督式。主张参与式领导的教师在课堂上更加注重创造自由气氛,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学生。
16.B【解析】略。
17.A【解析】正常的秩序是维持和控制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基本条件,学生同样如此。
18.C【解析】进行班级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开展是班主任的经常性工作。
19.C【解析】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观点,最近发展区是指学生现有水平和即将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20.B【解析】德育的途径主要有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劳动等,班主任工作是重要且特殊的途径。
21.A【解析】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认识活动。
22.D【解析】智力的群体差异指不同群体之间的智力差异,包括性别差异、年龄差异和种族差异等。水平差异属于个体差异。
23.C【解析】题干是指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24.D【解析】教师不符合教学媒体的内涵。
25.B【解析】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中,概念学习是指学会认识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并对同类事物的抽象特征作出反应。
26.C【解析】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问题上,应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携手并进。
27.C【解析】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闻一知十”是典型的迁移现象。
28.C【解析】内部动机越稳定,作用越持久。
29.B【解析】题干是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30.B【解析】群体对个体活动起到的促退作用称之为社会惰化,“三个和尚没水喝”是其具体表现。
二、简答题
1.小学生易产生的心理障碍主要有:(1)儿童多动综合征;(2)学习困难综合征;(3)儿童过度焦虑反应;(4)儿童厌学症;(5)儿童强迫行为。
2.(1)引起学生注意;(2)提示教学目标;(3)唤起先前经验;(4)呈现教学内容;(5)提供学习指导;(6)展现学习行为;(7)适时给予反馈;(8)评定学习结果;(9)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
3.(1)义务教育既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又会不断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2)义务教育既体现着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的水平,又会促进现代文明的提高;(3)义务教育既可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又可以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
4.(1)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2)遗传素质的差异是造成个体间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3)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着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4)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5.在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可能分成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1)积极的课堂气氛是恬静与活跃、热烈与深沉、宽松与严谨的有机统一;(2)消极的课堂气氛通常以紧张拘谨、心不在焉、反应迟钝为特征;(3)对抗的课堂气氛则是失控的气氛:学生过度兴奋、各行其是、随便插嘴、故意捣乱。
三、材料分析题
1.【答案要点】(1)老师把几个圆盘展示给学生并分解为圆面、直径、周长和颜色等部分来认识,这是分析。
(2)说这些部分构成圆盘就是综合。
(3)让学生讨论几个圆盘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就是比较。
(4)抛开直径、圆面、周长和颜色等非本质的东西,找出几个圆盘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属性即周长是直径的三倍多一点,这就是抽象。
(5)把抽象出来的本质属性再结合起来,只要是圆,不论大小都有个共同的固定的关系,我们便叫它圆周率,这是概括。
(6)指出今后遇到具体的圆的问题常用圆周率来帮助解决,这就是具体化。
2.所谓“差等生”就是指那些不能达到基本教育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水平较差或发展不平衡的学生。学生都是可教育的,没有哪个学生天生就是不想学好,世界上只有教不好学生的老师,没有不可教育的孩子。教育的力量是巨大的。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1)平等公正地对待他们,尊重、理解、信任他们,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2)一分为二地看待他们,找出教育的切入点;(3)给差等生以高尚的教育和关爱,转变差等生并不难,使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四、教学设计题
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