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不选或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20分)
1.儿童在3岁以后,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了( )阶段。
A.生理自我
B.社会自我
C.心理自我
D.虚拟自我
2.根据强化的目的和性质,强化可分为( )。
A.积极强化与消极强化
B.正强化和负强化
C.自然强化物和人为近似强化物
D.强化和惩罚
3.成为以后各个时期发展的基础,尤其是青年时期发展起来的同一性的基础。也是形成健康的个性品质的基础的是( )。
A.基本的信任感
B.自主感
C.主动感
D.勤奋感
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心智技能的是( )。
A.阅读
B.吹拉弹唱
C.运算
D.记忆
5.阿特金森认为个体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类,~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 )的动机。
A.追求利益
B.追求刺激
C.避免困难
D.避免失败
6.汉语拼音的学习对英语音标的学习的影响是( )。
A.一般迁移
B.特殊迁移
C.负迁移
D.垂直迁移
7.到工厂或农村进行实地参观访问属于( )。
A.模象直观
B.实物直观
C.言语直观
D.感知直观
8.在操作过程中,动作的品质特征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精确性和灵活性,这属于操作技能形成的( )阶级。
A.操作定向
B.操作模仿
C.操作整合
D.操作熟练
9.在学习中,( )是一种主要的记忆手段。
A.复述
B.组织
C.计划
D.调节
10.学习者在头脑中创建一幅熟悉的场景,在其中确立一条明确的路线,并在其上确定一些特定的点,回忆时按这条路线上的各个点提取所记的项目的位置的记忆法属于( )。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11.认知心理学将理解问题看作在头脑中形成( )的过程。
A.问题结构
B.问题线索
C.问题内容
D.问题空间
12.道德观念、道德信念的形成有赖于(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3.( )是继2岁之后正常儿童出现强迫现象的又一高峰年龄。
A.3~4岁
B.5~6岁
C.7~8岁
D.8~10岁
14.超越了单纯的记忆,代表最低水平理解的是( )。
A.知识
B.领会
C.应用
D.分析
15.人们以一定方式的共同活动为基础而结合起来的联合体是( )。
A.阶层
B.阶级
C.集团
D.群体
16.评价时以学生所在团体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根据其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来报告评价结果的评价是( )。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常模参照评价
D.标准参照评价
17.专家型教师在制定课时计划时,能根据学生的( )来安排教学进度。
A.已有的能力结构
B.先前知识
C.已有的学习习惯
D.固有的学习方法
18.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时期是( )。
A.20世纪20年代以前
B.20世纪20年代~5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19.学生知识的学习同教师表达的清晰度( )。
A.无关系
B.有负相关
C.有利有弊
D.有显著的相关
20.教师角色扮演的先决条件是( )。
A.角色认知
B.角色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