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地球公转产生的昼夜长短变化。
2.了解地球上五带的划分。
(二)技能目
学会观察在阳光下物影长度的变化。
(三)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是运动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昼夜长短变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天文上的五带的划分。
2.教学难点 :极昼、极夜的产生。
三、教学准备
1. 地球公转和四季更替演示器
2. 地球上五带划分的示意挂图或投影片、地理光盘。
四、教学过程
引言: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地球的自转和昼夜交替、地球公转与四季更替这两个内容,了解了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太阳东升西落;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是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引起了地球上季节的变化。但地球的公转产生的影响远不止这些,它还会引起昼夜的长短,五带的划分等。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地球上的五带。
(三)昼夜长短的变化
1.地球上的季节变化,从天文现象来看,是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从天文含义看四季,夏季就是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冬季就是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最低的季节。我国地处北半球当夏季阳光直射北半球时昼长夜短,冬季阳光直射南半球时昼短夜长。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表5-4昼夜长短的变化,分析我国从南到北五个城市冬夏昼长情况。
2.南半球的昼夜长短与北半球正好相反,形成季节也相反,北半球以一月为冬季、七月为夏季,南半球以七月为冬季、一月为夏季。
3.只有在赤道上,一年四季昼夜才是平分的。
4.极昼、极夜:自一年中的3 月21日前后至9月23日前后,太阳的直射点在北半球上,是北半球的夏半年,那时,在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长、黑夜越短,其中6月22 日这一天,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北极地区一天24小时都有阳光照射,称为极昼。(见图5-8昼夜长短变化图)此时南极地区24小时不见太阳,出现极夜现象。自9月23日前后至次年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是北半球的冬半年。那时,北半球是昼短夜长,纬度越高,白昼越短,黑夜越长,北极地区有极夜现象。南半球反之。其中12月22日这一天,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所以北极和南极在一年中都有半年是白天,另外半年是黑夜。在每年的3月21日和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图5-8 昼夜长短变化图
5.纬度越高,阳光的倾斜的角度越大,在单位面积上得到的太阳能量越少,夏季,在极地能见到太阳24小时都在地平线上移动。虽然是极昼,但气温很低。
(四)地球的五带
1.在地球上由于太阳光照射角度不一样,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能量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
带、南寒带。
图5-9地球上的五带
2.南、北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南、北极圈是寒带与温带的分界线。
3.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中,太阳能的直射点总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地球上只有在热带才能看见太阳直射头顶的现象。热带是地球上获得太阳光热最多的地区。
4.寒带在极圈范围内,北纬66.50和南纬66.50这两条纬线。分别叫做北极圈和南极圈。在北极圈以北为北寒带,南极圈以南为南寒带。寒带是全球获得太阳光热最少的地区。并有极昼极夜出现。
5.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为北温带,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为南温带。温带地区获得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我国大部分领土在北温带,一小部分领土在热带,如海南省全部位于热带。
五、板书设计
(三) 昼夜长短的变化
(1)北半球夏季昼长夜短,冬季昼短夜长。
1. 昼夜长短 (2)南半球反之。
(3)赤道上昼夜平分。
(1) 北半球的夏季,在北极地区一天24小时都有阳光照射,称为极昼。
2.极昼极夜 (2)北半球的冬季,在北极地区一天24小时都见不到阳光,称为极夜。
(3)南半球反之。
3.纬度越高,阳光的倾斜的角度越大,得到的太阳能量越 少,气温低。
(一) 地球上的五带
1.南、北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南、北极圈是寒带与温带的分界线。
2.北纬66.50和南纬66.50这两条纬线。分别叫做北极圈和南极圈。
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获得太阳光热最多。
北温带: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 光热比热带少3.五带 南温带: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 比寒带多。
北寒带:北极圈以北 获得太阳光热最少
南寒带:南极圈以南 有极昼极夜出现。
4.我国大部分领土在北温带,一小部分领土在热带。
六、习题和解析
1.随堂练习
(1)地球公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有 ( )
(A)太阳东升西落 (B)昼夜交替
(C)昼夜长短变化 (D)地貌变化
(2)我国大部分领土位于:
(A)北寒带 (B)北温带 (C)热带 (D)南温带
(3)南极考察最佳季节是北半球的 (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当阳光直射南半球时,我国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 ( )
(A)昼长夜短 (B)昼夜平分
(C)昼短夜长 (D)黑龙江北部有极夜现象
(5)寒带之所以寒冷,主要原因是由于 ( )
(A)阳光不易到 (B)一天中阳光照射时间最短
(C)到处是冰雪 (D)阳光倾斜的角度大。
2.课后作业
(6)读南半球热量带示意图回答。
1)图中(a)、(b)两条线
的地理名称:
(a) ,
(b) 。
2)填出(A)、(B)、(C)
三个热量带的名称
(A) ,
(B) ,
(C) 。 图5-10 南半球热量带示意图
3)在(A)带太阳光线有 现象,在(C)带则有
现象。
(7)南纬66.50以南的地区属于的热量带是 ( )
(A)北温带 (B)南温带 (C)北寒带 (D)南寒带
(8)地球上获得太阳光热最多地区叫 ,位于 ;获得太阳光热最少的地区叫 ,位于 。
(9)填出图5-11地球公转示意图中(A)、B、C、D所代表的节气和时间。
图5-11地球公转示意图
1)(A)点为 节气,大约在 月 日前后;
2)(B)点为 节气,大约在 月 日前后;
3)(C)点为 节气,大约在 月 日前后;
4)(D)点为 节气,大约在 月 日前后;
(10)实地观察记录当地阳光下物影长度的变化。
3.参考答案:
(1)(C) (2)(B) (3)(D) (4)(C) (5)(D)
(6)1)南回归线 南极圈 2)热带 南温带 南寒带 3)直射 极昼极夜 (7)(D) (8)热带 南北回归线之间 寒带 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地区 (9) 1)冬至 12 23 2)春分3 21 3)夏至 6 22 4)秋分9 23 (10)略
4.简要分析:
(1)地球在公转过程中,阳光的直射点会南北来回移动,阳光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是夏季,就是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太阳光直射南半球时,北半球是冬季,就是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最低的季节。我国地处北半球当夏季阳光直射北半球时昼长夜短,冬季阳光直射南半球时昼短夜长。
(3)南半球的昼夜长短与北半球正好相反,形成季节也相反,北半球以一月为冬季、七月为夏季,南半球以七月为冬季、一月为夏季。所以南极考察最佳季节是北半球的冬季。
(5)纬度越高,阳光的倾斜的角度越大,在单位面积上得到的太阳能量越少,气温很低。
(6)这是一道综合练习题,以南半球为例,要掌握南回归线与南极圈是热带、南温带、南寒带的分界线,在热带有太阳光直射现象,在南极地区则有极昼极夜现象出现。
(8)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获得太阳光热最多;北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南寒带在南极圈以南,获得太阳光热最少,有极昼极夜出现。
(9)自一年中的3 月21日前后至9月23日前后,太阳的直射点在赤道上,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6月22 日这一天,太阳的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北极地区一天24小时都有阳光照射,称为极昼。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那时,北半球是昼短夜长,纬度越高,白昼越短,黑夜越长,北极地区有极夜现象。南半球反之。
(10)组织学生在同一天或同一周时间内的上午、中午和下午,观察记录同一地方同一物体(可选择学校的升旗杆或建筑物)在阳光照射下的影长。具体化方法:可在早上、中午和下午在物体的影子下做好记号,再测量影子点与物体之间的长度,并进行相互的比较,从中了解太阳高度角的大小对地面得到热量的多少的影响。在实地观察中可以得出,正午是太阳高度角的最大值,中午物体影子短,太阳高度角大,倾斜角度小,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量比较多,气温相对比早上、下午要高。早上、下午物体影子长,太阳高度角较小,倾斜角度较大,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量比较少,气温比较低。
参考资料
回归年 又称季节年,即春夏秋冬递变的周期。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走完轨道全程所需的时间,也就是太阳中心在黄道上连续两次经过春分点(或秋分点、冬至点和夏至点)的时间间隔,其长度为365.2422平太阳日(365日5时48分46秒).在一回归年期间,恰好太阳两次直射北回归线(或南回归线),故取名回归年.回归年又叫太阳年。全球各地昼夜的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都是以回归年为周期,阳历和阴阳历的历年安排,二十四节气的划分,也是以回归年为依据。
恒星年 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即地心从天空中的某一位置出发。环绕太阳运行一周,又回到原来出发的同一位置所需时间间隔,叫恒星年。其长度是365.25636平太阳日(365日6时9分9.5秒)。恒星年是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恒星年只有在天文学上使用。
—摘自《地理学词典》
(曹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