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教师招聘网
首页 浙江教师 福建教师 江苏教师 广东教师 江西教师 安徽教师 北京教师 上海教师 天津教师 湖南教师 湖北教师 河南教师
河北教师 海南教师 重庆教师 贵州教师 辽宁教师 吉林教师 山西教师 广西教师 云南教师 陕西教师 甘肃教师 青海教师 四川教师
山东教师 内蒙古教师 黑龙江教师 宁夏教师 新疆教师 西藏教师 教师面试 说课稿 考试大纲 教师招聘试题 特岗教师 教师资格考试 教师资格大纲
杭州教师  广州教师  长沙教师  南京教师  福州教师  南昌教师  教师考试大纲  教师资格大纲  政治资料  地理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师资格考试 >> 小学教师资格试题 >> 内容

2012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综合素质》考前冲刺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七(4)

时间:2012-7-13 15:16:51 点击:

  核心提示:2012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综合素质》考前冲刺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七...
一、单项选择题

1.【解析】教师没有体罚学生的权利。

2.B【解析】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关禁闭,这是由学生的人身自由权决定的。

3.【解析】教师不得对学生进行谩骂,体罚或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这是由学生的人格尊严权决定的。

4.D【解析】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这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5.A【解析】结合中小学教师在职进修的特殊性,组织教师进修时,一般是以业余为主。

6.B【解析】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教科书审定制度。

7.【解析】初等义务教育最早发端于欧美,普遍实施于19世纪末。

8.B【解析】教师最基本的权利是教育教学权。

9.D【解析】终身教育是现代教育的特点。

10.D【解析】我国义务教育的立法宗旨是发展基础教育。

11.A【解析】通过阅读文段可知,文段主要是在讲生活态度的问题,作者要告诉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选项A直接明确地指出了我们对待生活应有的态度,即作者意在告诉我们的内容,故选A。

12.B【解析】文段主要介绍了大规模信贷投放和通胀之间的关系。文段采用设问的方式,提出“大规模的信贷投放会引起通胀吗?”这个问题后,紧接着从“经济复苏不明显”和“伴随着经济复苏”两个背景人手对这个问题进行解答,从中可知,大规模的信贷投放与通胀的发生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故选B。

13.D【解析】文段主要介绍了如何发展市场经济的问题,B项与文段主要内容无关,故首先排除。文段意思是满足“真心希望发展市场经济”,“愿意按照资本创造与流动的规律办事”,“能够尊重多数国民基于现实的财产占有与处置权利”这三个条件,就能达到所有权合法化,从而创造出让合法财产灵活流动的环境,最终实现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就是说所有权合法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故选D。

14.【解析】文段主要介绍了理学所倡导的偏重道德轻视事功倾向和过分的内省自律的消极作用。选项A并非理学的消极作用;选项B“理学所倡导的精神”范围过大,文段强调的是理学精神中的偏重道德轻视事功倾向和过分的内省自律的思想,并且“导致”这一说法也过于绝对;选项D宋、明两次亡于外族的原因并不是文段主要论述的内容。故选。

15.B【解析】文段主要介绍了在当代的社会环境中,人们缺乏理性向道德妥协的意识,从而造成人们道德和信仰的缺失,而这种道德与信仰的缺失终会酿成不良的后果。因此。作者想要表达的是在现代社会中,人需要有信仰,理性需要向道德妥协,故选B。

16.B【解析】文段主要说明的是哥本哈根会议开在以低碳能源为特征的生态经济新时代即将来临之时。由末句“不管哥本哈根会议的具体结果如何,世界肯定将走向低碳经济的绿色发展道路”可知,低碳经济已是大势所趋,哥本哈根会议就是在这样一个大的时代趋势下召开的。故选B。

17.【解析】文段的首句指出文化力的显现及发挥要通过一定的载体或媒介,即文化力具有依附性。接下来主要是对文化力的依附性进行具体论述,故选。

18.B【解析】这段文字主要说的是该如何实现公平正义。主观层面上我们需要通过媒体、舆论构建一个基本的社会认同。客观层面上社会体制应该尽可能满足绝大多数人的需要,即使当下不能满足,也应该创造条件,让其在后续的某个时空结构中得以满足。

19.B【解析】文段主要讲述的是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怎样看待自然资源,看待科学技术的作用,看待人自身的发展。而“怎样看待”本身就是一个价值观选择层面的问题。

20.D【解析】文段列举的例子都是生活中的细节,其重点是想说节能必须从细节人手。D项中的“一点一滴”与此契合。故选D。

21.D【解析】由题干“不要再有‘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檗烧’的侥幸”、“吝惜‘青山,会颓废你的轰心灵,吝惜‘青山’会埋没你的斗志”可知,这段话意在告诉我们不要吝惜“青山”,要大胆利用“青山”积极进取。而“青山”即指人本身。所以不吝惜“青山”即意味着磨炼意志,锻炼筋骨,

D项正确。A项在文中没有体现;B项在文中也没有提及;项并非题干意图所在。故选D。

22.D【解析】A项为题干第一句话,B、两项为第二句话,均为题干的细节内容。而题干是对河北省河流的宏观介绍,重点介绍了河流的水系。故选D。

23.A【解析】题干首先批评了读书的功利化倾向,并指出了其危害。接着提出了真正的“书的王道”是什么。综合起来,就是想要告诉人们,对于读书的理解不能仅仅限于功利和实用的框架,更要用来端正人生要义,A项正确。B、两项并非题干要表达的意思;D项有误,并非读书可以对人们产生不同的作用,而是对读书的不同理解可以导致读书产生不同的作用。故选A。

24.D【解析】由题干第一句的转折词可知,作者强调的是“近大者大,近小者小”,这实际上体现的即是“志”的不同。接下来讲述“有为青年”应如何“近大”,并举例说明。这里的“有为”亦是“有志”——有志者方想“近大”,有志者方会“有为”,所以D项正确。A、B两项意思相近,均为持之以恒的意思,用排同法排除。项的“愿”,强调愿望、希望,不符合文意。故选D。

25.【解析】这道题属于文学细节判断题。项错误在于句子的本意是持酒对着滔滔江水,而不是把滔滔江水当洒,来祭奠大地。故选。

26.【解析】由“很难想象一个文理不通、错字连篇的人,能把逻辑严谨的数学内涵表达出来”可知,A项与题干意思相反,错误。B项,题干只是说学好语文对学习数学有好处,但并未说是必备条件,B项过于绝对,排除。题干引用数学家的话和亲身经历来说明学好语文的重要性,项正确。D项主体有误,并非题干主旨所在。故选。

27.D【解析】语文老师第一次说“这会过去的”,是指失败是会过去的,意在告诉李文不要灰心、气馁;第二次说“这会过去的”,是指成功是会过去的,意在告诫李文不要骄傲。综合起来,即语文老师教诲李文胜不骄败不馁。故选D。

28.B【解析】题干首句指出应该从作家那里寻找和自己性情相近的人。接着阐述这种性情相近即更为深刻的思想相近,思想决定性情,后面紧接着描绘找到思想相近的人之后的种种好处,从而论证首句提出的观点。因此最核心的内容即找到思想相近的作家。故选B。

29.B【解析】全球五大新兴经济体领导人于2011年4月14日发表了《三亚宣言》,这五大国家为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故选B。

30.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简称“中国政府网”)于2006年1月1日正式开通。中国政府网的网址是WWW.gov.n,现开通中文简体版、中文繁体版和英文版。故选B。

二、材料分析题

1.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即课程功能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即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打破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向的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而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这一根本性的转变,对于实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在基础教育领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良好的信息素养和环境意识等具有重要意义。

案例中的班主任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帮助学生实现良性转变。

2.我国法律规定学生具有受教育权,学校没有钱发工资让学生交钱本身就是违法的,学校因此停学生的课,更是侵犯学生的受教育权。张某因交不起钱被4位教师赶回家使张某自尊心受挫,因而自杀。案例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应当知法懂法,关爱学生。同时,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承挫能力,发展其健全人格。

三、写作题

【范文】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1859年,英国哲学家、社会学家斯宾塞提出了一个著名命题:“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像一颗炸弹扔在了教育阵营里,触动了占据各种立场的人士的神经,一场争论从那时至今未休。教育关乎知识,知识关乎课程,课程研究正是在这里正式拉开帷幕。

在当时,斯宾塞对古典学科占据学校课程的主导地位极为不满,于是,针对社会上重虚饰、轻实用的知识价值观进行了批判。他依据五种人类活动,即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从获得生活必需品而闻接保全自己的活动、教育子女的活动、与维持正常社会政治关系有关的活动、在生活的闲暇时间满足爱好和感情的各种活动,确立了按价值大小排列的各类知识。这些知识的最高目标是,有利于人的完满生活。在此基础上,斯宾塞最后得出结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致的答案就是科学。”

在当前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给出什么样的答案呢?

在这里,我的任务是尝试回答这一问题:“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在回答之前,先来确认在这个问题中,“价值”是对谁而言。

知识具有对个人和对社会的双重价值。对于个人,知识具有心智训练价值、自我实现价值、人格发展的价值,即增加智慧、解决问题、提升人格的价值;对于社会,知识具有生产力价值和促进社会文明的价值。鉴于社会是由个人构成的,因此,提升个人素质,社会整体素质即获得提升。我的思路是,将知识的价值着眼于个人,才可能获得社会的长远、可持续的进步与文明。而那种用个人幸福和社会安宁来换取社会经济的一时繁荣的,是一种急功近利式的知识观,也必然导致一种急功近利式的课程观。我们拒绝一种线性的、封闭的、工艺学取向的课程研究,尽力把目光从教育本身投向课程以外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投向被课程遮蔽的每一位教师和学习者的内心。这也正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兴起的解释学、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流派所关注的焦点之所在。在这里,“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一经典性的课程问题,不只是一个教育上的问题,同时也是社会的、政治的问题,此时探宛课程问题,就需要批判性地考察意识形态和政治、经济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我认为,成就个人幸福,以至成就人类幸福的知识,是最有价值的知识。

无论对于一个人,还是对于整个社会,掌握相当于生产力的钾识,可以喻为是做蛋糕,掌握的知识越具有生产力,这个蛋糕做的就越大,但是,人生和社会的终极目的就是做大蛋糕吗?不,是文明、是进步、是自由、是幸福。做蛋糕是为了享用这美食,因此,在当下这个社会生产力空前发达,而社会问题日益严重的社会里,站在个人幸福及全人类幸福的高度上,我们可以说,那种关于“如何分享、细细品尝这蛋糕”的知识,即增进个人自由、增进社会民主的知识是更为有价值的知识。

这便是我交上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现代答案。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分享到:
相关文章
  • 文武教师招聘网(www.wenwu8.com) © 2012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站长联系QQ:799752985 浙ICP备11036874号-1
  • Powered by 文武教师招聘网